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一半的女性、30%的男性会发生骨质疏松,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迅猛趋势,慢性病人群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但患者和大众并未认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调查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就诊率不足1/4,治疗率仅2%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指出,骨质疏松症是威胁中国庞大老年人群健康的“隐形杀手”,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目前我国骨质疏松患者群体大、防治意识差,且就诊率低。因此,如何做好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的筛查和识别,骨折后的康复和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这一系列的防治管理工作已成为我国骨质疏松防治的关键。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为40%,男性为13%。数据显示,约一半患者在出现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还会再遭受第二次骨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说:“对于骨松患者,骨折会大大增加残疾和死亡的风险,骨折后,患者不仅遭受疼痛折磨,生命质量也显着下降,且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护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为方便患者按图索骥、规范治疗,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办、默沙东(中国)支持的“全国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地图” 4月22日在上海正式发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尹香君表示,全国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地图的发布,更直观、实用地为骨松高危人群及患者筛选出专业、全面的骨松诊疗医院和机构,对于今后全面提升我国骨质疏松诊疗水平将有深远意义。
截止2017年4月,全国有43个城市、163家医院成立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其中包括北京地区的北京协和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23家医院,上海地区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等15家医院。
目前建立的全国163家骨质疏松诊疗中心涉及多学科联合诊疗、全程管理、日常科普和研究培训等多方面内容。在诊疗方面,中心旨在发挥多学科的专业优势,联合骨质疏松专科、骨科、内分泌科、妇科、老年科等科室共同参与,让骨质疏松高危患者、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及骨折后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如何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全程接受管理,共同抗击骨质疏松性骨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章振林教授强调:“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不应局限于某一学科,某一阶段或某一人群,而需要多科室协作与综合管理。”
全国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将定期举办义诊、患教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以提升患者和大众的疾病意识。同时,中心还将承担相关科研课题和医师培训,提高医生诊治水平。
章振林教授提醒中老年人:“当发现身高变矮、驼背、腰背疼痛、行走乏力等症状时,尤其是绝经女性和老年男性人群,应立刻到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地图中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或X线片检查,以便及时开始治疗。有效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显着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而且可缓解骨痛,提高活动能力等。2011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推荐钙和维生素D充足补充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等。在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同时可改善维生素D的缺乏,帮助骨质形成,双管齐下,有效强健骨骼‘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