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平价医疗法案提出了个人必须拥有保险,强制措施让更多的人成为保险客户,对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刺激了基础医疗的发展,而其中很重要一块就是服务速度更快、更灵活、价格更低的快速诊所。
2015年全美有超过2,100家快速诊所 。根据埃森哲的估计,2017年美国可能有增加到超过2,800家,届时每年将有能力服务超过2,500万人。
与快速诊所早期发展的时候针对个人自费用户已经完全不同,支付方已经认可了快速诊所在效率和降低成本上的价值,大部分快速诊所的费用可以被商业保险报销。同时,三分之一的使用快速诊所的病人没有固定的基础医疗医生 ,这批用户的大部分过去没有购买商业保险,在奥巴马医改强制要求之后才成为了保险用户,因此他们一直没有固定的基础医疗医生。另一部分人则可能因为使用医疗服务频次较低而没有固定的基础医疗医生,而快速诊所能满足他们大部分的常规医疗需求。
刺激快速诊所发展的一大因素是美国的基层医生数量正在减少。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估计到2020年美国的全科医生缺口将达到4.5万,这是因为医学院学生追逐薪水更高的专科。同时,维持全科诊所的独立经营成本也逐年攀升。面对快速上涨的用人成本、政府对电子病历要求导致的IT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自主经营的小诊所不堪重负。因此基层医疗服务目前的趋势是走成本为先的模式,过去分散的零星小诊所可能越来越难维系。而快速诊所的优势正是成本,工作者是执业护士(占95% )或助理医师,这两者在美国同样素质很高,且能够满足小病需求,但用人成本低于医生,使得快速诊所模式存活和盈利的可能性都更高。
加剧这一状况的是美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美国每天有大约一万人成为Medicare的用户,随着年龄增长,医疗服务的使用频率也增加,这进一步加大了对基础医疗的压力,全科医生的缺口将导致更为严重的供需不平衡。
同时,快速诊所以同一品牌连锁模式运行,且主要的快速诊所巨头本身就有线下门店,如药房、超市等,劈出一角展开业务比新开诊所要低很多。这些布点的优势是已经做过人流量测算,是社区、商务区最好的布局之处,本身就有利于吸引用户且保证忠诚度。
资本密集进入快速诊所始于2010年,当时红杉和另一家PE收购了全美领先的紧急处理快速诊所MedExpress,是资本大手笔投资快速诊所的浪潮开端。然后近几年来有三股产业力量推动着快速诊所的发展。
第一个是保险公司。比如医疗保险公司Humana以8亿美元收购了全美排名前五的连锁快速诊所Concentra,另一家医疗保险公司Anthem则和LLR Parnters一起投资了芝加哥的连锁快速诊所Physicians Immediate Care。
然后是零售药房,CVS拥有全美最大的快速诊所,旗下的Minute Clinics有1,135个点,仅2015年就增加了164个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而Walgreens也拥有一个超过300个点的快速诊所网络。2014年Ride Aid也通过收购RediClinic进入了这个领域,RediClinic布点集中在德州的超市H-E-B。
还有则是零售商的力量。沃尔玛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0个布点。
快速诊所进一步分化了基础医疗,将风险最低的常规治疗如过敏、感冒、咳嗽、腹泻等从基础医疗诊所中分化出来,用最有利于成本控制、最有效快速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快速诊所的特点有几个。第一是最大程度规范就诊流程。以CVS为例,公司设计了一整套针对不同疾病门类的对症办法、用药指导等,执业护士或助理医生需按照指导来进行服务,并完整记录病史和诊断、用药等信息。
另一个特点是快速诊所不需要预约,而且服务时间比普通的基础医疗诊所长,涵盖下班后和双休日,且就诊等待的时间更短,更方便用户。这种方式对传统的基础医疗诊所来说是Disruptive(干扰性)的。对于一些患小病、在传统诊所也只需要短暂时间治疗的病人来说,他们获得的和医生沟通的机会和服务的复杂程度在传统诊所和快速诊所是一样的,但在快速诊所就诊更加灵活方便。
此外,快速诊所更便宜。与传统医疗服务不同,快速诊所营销的一大特色就是价格透明化。传统医疗的一大问题就是价格不透明,用户不知道检查、用药要花多少钱。而快速诊所选择将服务、检查项目、疫苗等明码标价,打破传统医疗的一贯做法。
同时,与零售相结合的快速诊所在布点和客流量上有优势。比如CVS本身运营大量药房,还拥有处方管理公司Caremark,药房布点多,方便病人看病。而处方管理公司本身拥有量,可以对其服务的保险公司的客户提供快速诊所服务上的优惠,比如更低的疹金,从而吸引这些人选择快速诊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