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一对联体婴儿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被成功分离,姐妹俩腹腔内主要是肝脏联体,肝脏之间有一个异常的血管相通,利用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像系统,医生精准切断血管并分离身躯,没有出现肝血流阻断和术中血管性大出血。
整个手术持续2小时15分,整形科医生设计皮瓣和手术切口,新生儿科和普外科医生分离肝脏组织,切断血管,再由整形科医生缝合皮肤及脐部再造,联体姐妹被成功分身。
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像系统帮助医生直观了解患儿解剖结构,为手术方案的设计和改进、手术进路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极大帮助,有利于医生精准分离融合的椎管等重要部位,尽可能避免损伤神经组织。
这对来自江苏的双胞胎女婴在母亲腹中22周时就被确认为联体畸形。当时已至孕中期,夫妇俩能明显感到孩子在肚中的胎动,选择引产心有不忍,若不及时进行围产期处理,母亲和胎儿又将存在生命危险。
左右为难之际,夫妇俩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出生缺陷临床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搭建的围产期胎儿畸形诊治平台求治。平台立即进行个体化的围产期监护诊治,孕期对胎儿实施包括产前B超、胎儿磁共振、基因染色体筛查等一系列精准检测与母体个体化护理。
据悉,联体婴儿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先天畸形,多见宫内或出生后短期内死亡,仅约30%的联体婴儿可能存活。联体畸形有多种类型,其中以胸腹联体最常见,约占70%。
在产前咨询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外科主任沈淳教授也并不建议引产,“在做好围产期处理的同时,分娩后胎儿可经过手术矫正畸形,且有很好的预后。”最终夫妇俩决定留下这对孩子。2017年2月9日,经剖宫产,这对共重4680克的联体女婴顺利降生。
诞生后的联体婴立即通过围产期胎儿畸形诊治平台转运绿色通道转入儿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早产儿相关特殊照顾及喂养,开展系统性的各脏器畸形排查和功能评估,进一步明确联体的部位、范围和累及脏器。
经过多学科团队3个月的精心照料,患儿除相连部分,其他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正常,体重也已达11千克,超过了每人5千克以上的分离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