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同业交流 -> 第三届中华健康节在石家庄举行
第三届中华健康节在石家庄举行
时间:2017-06-19 10:45:08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网络
“中医药传统知识不仅要好好加以保护,更要运用现代技术发掘精华;现代医学需要向中医药学学习,来帮助自己“纠偏”;通过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可以开创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八字养生经”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科学、完善、系统的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慢病的发生……”

  “中医药传统知识不仅要好好加以保护,更要运用现代技术发掘精华;现代医学需要向中医药学学习,来帮助自己“纠偏”;通过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可以开创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八字养生经”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科学、完善、系统的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慢病的发生……”

  6月16日,在河北省石家庄举行的第三届中华健康节上,樊代明、张伯礼、陈亚珠、王威琪、吴以岭等两院院士带来的《中药现代化与大健康产业》《医学的系统论与整合观》《对生物医学工程有关问题的认识》《中华传统养生与慢病防治》主题讲座提出以上阐述。他们从科学的角度就如何科学养生、抵御疾病、健康产业发展以及人类新的健康威胁提出系统指导。

  第三届中华健康节以“发展健康产业,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联合主办,以岭健康城承办。

  随着现代疾病谱的改变,各种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成为我国的主要疾病负担,而这些疾病的形成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让疾病晚形成、不形成,成为医学科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工程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表示,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是以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枢纽,中药知识经济产业为动力的新型产业。做好新型大中药产业将取得优化工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重大综合效益。因此,中医药传统知识不仅要好好加以保护,更要运用现代技术发掘精华,令中药大健康产业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认为,现代医学发展之路有些走偏了,离“科学”越来越近,离“病人”越来越远;医学研究越来越纠结于微观,离整体越来越远。现代医学需要向中医药学学习,来帮助自己“纠偏”。在此基础上,两者整合可以形成一个从整体出发、重点关注“人”的、真正有效保证人类健康的新的医学体系。

  樊代明院士同时对中医药给予了四点高度评价:一是在人类历史上,中医药学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强调和尊重;二是在世界医学领域中,中医药学已发展成唯一可与现代医学(西医药学)比肩的第二大医学体系;三是中医药解决了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显示其不可替代性;四是中医药学必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王威琪强调,生物医学工程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人类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追求不断上升,促使各科学技术领域都将生物医学视为高新科研成果应用的首选领域之一,其产品包含了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通过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可以开创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大健康产业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吴以岭在报告中介绍,从“儒、释、道、医”等传统养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通络、养精、动形、静神”八字养生文化,对健康人群预防慢病可以起到全方位系统指导的作用,并由此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健康产品及健康服务。

  吴以岭说,“通络”可以用于多种慢病的养生及防治,人体络脉通畅,全身血液才能通畅,如果能通过运动、饮食、服用健康品等方法保证络脉的畅通,就可以保护健康,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养精”可以指导亚健康调理与慢性病调治,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推动和调节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功能的原动力,关系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疾病以及寿命长短,是人体的根本,肾精则是精的根本,肾精亏虚可以导致精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腰酸腿疼等多种亚健康症状及慢性病,只有及时补益肾精,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各项生理机能的颓势,恢复生命的活力;“动形”提倡通过积极运动锻炼达到健康身心、益寿延年的目的,生命在于运动,适度运动对人体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等多个系统都可以起到调节改善的目的,能为人体健康带来多方面收益;“静神”能够疏解现代人因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而出现的精神紧张、焦虑及睡眠障碍,情绪过度紧张会引发血压、心律失常和内分泌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下降,通过静神养生可以让人心情安静、身体康健,夜间安享睡眠,白天精力充沛。

  吴以岭表示,“八字养生经”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科学、完善、系统的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慢病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医养生文化,为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振兴发展打下坚实的民众基础。

关键字:健康节、石家庄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