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同业交流 -> 多家医院宣传科支招:如何利用新媒体塑造医院形象
多家医院宣传科支招:如何利用新媒体塑造医院形象
时间:2017-07-05 09:57:02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健康界
这是怎样一个世界?这是一个“一切皆可能”的世界:人们拥有着平等的机会、平等的挑战,也有着平等的话语权、平等的瞭望窗。据统计,我国现拥有微信用户7亿,微信公众号1000万个,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这是怎样一个世界?这是一个“一切皆可能”的世界:人们拥有着平等的机会、平等的挑战,也有着平等的话语权、平等的瞭望窗。据统计,我国现拥有微信用户7亿,微信公众号1000万个,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观点——

  新媒体给我们原生态表达机会

  专家介绍:

  施琳玲,卫生事业管理硕导,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发起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宣传与品牌建设处处长,全国“和谐医患与战略传播”讲师团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新媒体格局下的医院形象传播和危机公关》项目负责人。

  随着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泉州婴儿被烤死事件、贵州婴儿被扇耳死亡事件、汕头冷血护士咒病人事件、苏州手术室“停摆”事件、南通美小护“猝死”事件等许多热门事件迅速地燃爆、迅速地蔓延、迅速地撕咬,也迅速地降温、迅速地被淡忘,人们的关注点也迅速地被转移。

  2016年7月8日,国家卫计委、公安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1年的专项行动。然而,通知下发不到1月,全国各地已陆续发生多起伤医、袭护案件,重者甚至致死。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护士离职现象突出,离职率高达10%以上,有离职意愿的护士超过总数的一半。

  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医院形象与声誉管理研究”课题组的有关《医院的媒体应对与公共关系调查》,67%的医务工作者表示“不愿意”接受记者对某个新闻事件的采访;21%表示“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仅有12%的医务工作者表示“愿意接受采访,表达态度,说明真相”。

  这是一个“沉默的螺旋”。大众媒介在传递优势意见时形成的强势传播,会使民意产生对周围意见环境的认同和归属。在医疗传媒事件爆发后,因为“沉默螺旋”的趋势,使得舆论往往呈现“一边倒”态势。在一起起涉医涉护的热点舆情事件中,我们绝大多数选择了沉默,而沉默让真相从此埋葬,社会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认知更趋偏离,长此以往,医生护士形象受到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行业信心受到严重摧毁。

  在医疗圈中被广泛传播的信息中,伤医事件、杀医事件、医闹事件、猝死事件、停摆事件等极端个案占比极高,而且这些极端个案事件在网络暴走,使医疗队伍中弥漫着久久不散的负面情绪。这种被“失实表述”的世界,虽然部分真实,但很大程度被扭曲,除了激起人们彼此间的愤慨、恐惧、憎恶等强烈的负面情绪以外,似乎没有太多积极意义。

  新媒体环境下的医疗护理形象传播,需要我们跳出既往“面对面沟通”的狭隘认知,使对话沟通成为新常态,在突发事件中通过点对点、点对面、点对社会的形象传播,营造和谐医患舆论大氛围。

  舆情非单极化,存有正反两极,突发事件负面舆情的发生几率和杀伤力需要用日常正向传播内容进行消解。目前,医疗护理行业存在正向传播无力的普遍现象,很大程度上被负面舆情掩盖和忽略。

  医疗护理行业形象传播面临着的缺乏传播渠道、缺乏信息渠道、缺乏话语权、缺乏应对经验的现实困境,需要我们通过借助外力、自我开发渠道、建立预警和研判机制、从“被动”到“主动”、活学活用等多方面努力来打破。

  新媒体时代,我们拥有了自主的话语权、拥有了自产的内容、拥有了自创的作品,我们能够从细节入手,从感动入手,消减冷漠、不负责任的刻板印象。增加体现医护工作含金量的报道,消减片面印象,提高医护队伍的社会地位和认知度。增加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公众对医疗护理工作的信心。降低对医生护士工作过高的服务期望值,从根本上去减少纠纷隐患。

  新媒体给了我们原生态的表达机会,是向社会敞开的一扇窗,打开的心扉。通过新媒体,我们能传达出最无损的信号、最权威的声音,实现最远距离的到达、最广泛的覆盖,

  最及时的应对,能够打破信息屏障、认知成见和科学误区。可以说,新媒体,是医患间温暖的互动载体,是传播中有力的纠偏工具,更是透明的管理平台。修补伤口比撕裂伤口更有意义。

关键字:医院、宣传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