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的“笑气让医生和病人都笑不起来”的科普文章,6月8日在本版刊出后,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后来,关于笑气引发身体状况的病例陆续在其他医院出现。那么,笑气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让人上瘾的呢?
一名在西雅图留学的中国女生不久前在网络发文自述,因为好奇,在国外吸食笑气,导致生活及身体机能全面紊乱,最终不得不放弃学业,坐着轮椅回国。据报道,这名女生仍在医院接受治疗。对她而言,笑气带来的危害不仅存在于身体,更多的打击来自精神。她说,“很可怕。出国读书约10年,我一直都很有克制力,但吸了这个,毅力全被摧毁了”。
让我们深切了解一下笑气。
“笑气”的前世今生
笑气,1772年由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发现。其学名为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无色稍有甜味的气体。1798年,普利斯特里的雇员在无意中吸了这种气体后,不由自主地大声发笑并手舞足蹈,“笑气”由此得名。1844年,美国牙科医生韦尔斯吸入笑气后让助手为其拔牙,牙拔下了却并不感到疼痛。从此,笑气作为麻醉剂进入医院。20多年前,笑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目前,有些基层医院的牙科、产科还会用到笑气,而在级别较高的医院,笑气已被更安全更有效的麻醉方式取代。
虽然现在笑气被医院逐渐弃用,渐行渐远,但是,在酒吧、夜店等娱乐场所,笑气却找到了新的舞台。据吸食者说,吸完笑气会让人感到放松、快乐,甚至在两三分钟内会产生幻觉,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图像都和现实不一样,还会不由自主地大笑,甚至跳舞、唱歌。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约50万英国青少年经常借助气球来吸入笑气。有报道说,我国南方某些都市的夜场也一度流行吸食笑气。开始是从容器里吸笑气,后来更多的人则是把笑气灌进气球里,用手指捏住气球,一口接一口的吸,即所谓的“嗨气球”或“打气球”。吸一小口后,感觉会马上出来,但很快又没了,所以很多人会不停地吸。
但是笑气吸得多了会头痛,还有人会小便失禁。笑气进入血液后会导致人体缺氧,长期吸食可能引起高血压、晕厥,甚至心脏病发作。长期接触此类气体还可引起贫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如果超量摄入,很可能因为缺氧导致窒息死亡。2006年到2012年间,英国共有17人因吸入笑气死亡。
成瘾,人的天性,人的弱点
严格说来,笑气并非目前法定的毒品。不仅如此,笑气还是奶油发泡的辅助用品。和食品沾边,似乎不像“吗啡、海洛因”那么邪恶,那么令人望而生畏。但是,笑气依然具有令人成瘾的潜在特质。
什么是成瘾呢?就是一种行为发生后,你希望它再次发生。如果不能发生,就会感到失落、不安、烦躁,甚至你的身体也为此发出抗议的信号:比如心慌、头痛、失眠等。生活中能让人成瘾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抽烟、玩游戏、刷微信等。
成瘾的生理机制就在于我们的脑内存在一个内部奖赏系统,人获得一种愉快的体验后,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会驱动人去重复之前的行为,以再次体验愉悦。比如一个小学生在考得好成绩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便再次获得表扬。而努力之后的成绩也确实会再次获得老师的表扬。久而久之,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就这样被塑造成功了。当然,这些都是外在的行为表现,就其内部的生理心理机制来说,就是脑内的多巴胺在不断地分泌,奖赏系统在不断地强化、反复地强化,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很多奖惩制度,也正是基于人的这一特性而设立的。
人的这一天性却也存在一些天然的漏洞。比如,人若要重复体验下一次的愉悦,就需要努力,就需要等待,也即这种满足是延迟的,是费时费力的。这个时候,成瘾物质的优势则异军突起。比如笑气,可以吸食几口之后,即可得到愉快的感觉。两者之间速度的差异,就如同一个是步行,一个是坐火箭。而且,这种愉悦的感觉甚至超过平素体验的快感。所以,这种获得快乐的捷径一下子就会让有些人爱不释手。
正如一句谚语说的,天使是化了妆的魔鬼。这些成瘾物质让人一步登天,然后就踩空了,坠入几乎万劫不复的深渊。在获得了最初的愉悦之后,成瘾物质会让人产生痛苦的戒断反应。不能获得则坐卧不宁,抓心挠肝,甚至生不如死。此时,获得成瘾物质则不再是为了获得快感,而是为了缓解痛苦。至此,脑内的奖赏系统已被魔鬼占据,成瘾者也就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了。
升华人生才是健康的快乐升级机制
当然,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追求舒适的。如何远离这些人生的陷阱呢?
首先,不要盲目地从众。从众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很多留学生接触笑气都是在一些聚会、娱乐的公共场所,都是看到了同学、朋友或熟人吸食才开始效仿的。特别是有人介绍说,笑气的危害比抽烟喝酒还要小,于是就随大流了。虽然不是每个吸食笑气的人最后都下场很惨,而一旦尝试了,你就有可能是欲罢不能的那一个。青少年是从众心理较强的一个人群,被同伴认同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需要。而越从众,就容易被同化。所以,要对从众的、合群的行为保留一份觉察和警醒。在群体生活中做到同流而不合污、随波而不逐流虽然有些困难,却是人格独立的表现。和而不同,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
其次,要敬畏生活的一些规则。生活中,能够导致成瘾的物质、行为、情境很多,小到一款游戏,大到手中的权力。如果生活中已有一些现成的规则,包括社会风俗和人生经验,限定了某些事情不能去做,那么最好就不要轻易去尝试,勿以恶小而为之。有的人在工作、财富或某一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就会自信心爆棚,觉得在人生地所有方面都有掌控感,于是无所畏惧,大胆冒险。结果可能侥幸没事,也可能开启了不幸的转折点。
当然,对于人性的弱点,不宜过分纵容,也难以过度压抑。值得尝试的做法就是合理地满足。好在造物主在多巴胺之外,还为人类设计了另外一种可以产生愉悦的物质: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类内源性的具有类似吗啡作用的物质,可以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和欣快感。在内啡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并能顺利入梦,消除失眠。所以,内啡肽也被称之为“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就是说这种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自然状态下,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是最简单易行的产生内啡肽的方式,比如跑步、游泳、骑车以及球类等。长期坚持运动的人常在运动后感到心情舒畅,就是由于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的缘故。另外,冥想、打坐、瑜伽、健身气功等静的方式,也会提高内啡肽的分泌,包括深呼吸。
有资料显示,内啡肽和人的成就感、幸福感关系密切。寒窗苦读的学子在金榜题名之时,劳作数月的农民在丰收在望之际,饱受相思之苦的恋人在久别重逢一刻,内啡肽都会分泌得汹涌澎湃。这样的愉悦是持久的深刻的,令人难忘而又回味无穷。
追求这样的体验,不仅可以获得快感,还可以升华你的人生,让人发自内心地笑起来。 文/宋崇升 庞宇(北京回龙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