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2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器官移植主管官员何塞·努涅斯、国际器官移植协会主席南希·埃舍尔等9位国际器官移植界权威专家齐聚中国,开启了一趟特殊旅程。
“中国坦诚地打开一扇‘窗’,请外国专家近距离感受器官捐赠和移植事业的‘中国模式’。”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教授说,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献移植体系,虽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但中国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面对世界。
首次对外展示移植医院
8月4日16时07分,一架直升机降落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院内广场,吸引了众多目光。飞机上运载的是从100公里外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紧急送来的供体器官,包括一个肝脏和两个肾脏。降落后,医务人员拎着沉重的人体器官运输专用箱,从绿色通道一路小跑进入了医院。据悉,这些器官当天将分别使一名36岁的患者和一名50岁的患者得到救治。
正在该院访问的9名国际移植专家目睹了器官“落地”的全过程。随后,专家们参观了医院器官获取组织(OPO)办公室、器官捐献家属接待区、家属谈话区、设备储存间等,详细了解了该院在人体器官获取、捐献后分配和移植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和相关培训工作。
除此之外,在华期间,专家们还接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领导会见,举行中外专家见面会,参观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并出席2017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会议等。
这是中国第一次同时向外国专家和中外媒体开放参观移植医院,使近年来广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器官捐献移植“中国模式”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外国专家眼前。
“中国模式是很好范本”
“十年磨一剑,我国器官移植事业正走在‘阳光大道’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在2017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会议上介绍,中国近年来在人体器官移植法治管理、人体器官捐献、器官获取和分配、器官移植临床服务和器官移植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建立了中国红十字会作为第三方参与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成立了115个OPO组织,组建了近2000人的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建立了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分配器官。目前,我国共计有173家移植医院,基本涵盖所有器官移植门类,移植等待时间较之前大幅缩短,服务能力和质量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而费用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
国际器官移植协会前任主席、世界卫生组织器官移植顾问弗朗西斯·德尔莫尼克提到,此次来华前,世界卫生组织、梵蒂冈教皇科学院、国际器官移植协会和伊斯坦布尔宣言监管组织共同致信黄洁夫教授,表示对其领导下的中国器官捐献移植体系所做改革的赞扬。德尔莫尼克强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捐献出自己的器官以及完全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对中国器官移植领域的质疑和有关谣言已经烟消云散。
何塞·努涅斯表示,器官移植就如同一艘船,中国曾经不在船上,而如今中国已经与国际器官移植界一道,协力让这艘船越行越快,中国的努力也在引领船的方向。
南希·埃舍尔表示,“中国模式”中最重要的经验有两方面:强有力的政府领导与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伊斯坦布尔宣言监督小组成员、澳大利亚器官移植专家坎贝尔·弗雷舍也指出,由政府高层推动的“中国模式”是一个范本,如果其他国家的政府高层也能有这样的决心,全球器官移植领域会变得更好。
继续加强国际间合作
据了解,目前,中国公民去世后自愿捐献器官数量已经跃居亚洲第一,每百万人口的实际器官捐献率由2010年的0.03上升到2016年的2.98,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黄洁夫表示,希望能在近年内,将器官捐献协调员的数量增至5000人,使符合资质的器官移植医院大幅增加,让中国在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器官移植国家。“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医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我们的目标。”
国际器官移植协会上任主席菲利浦·奥康耐尔教授说,改革前,中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缺乏透明度,容易招来质疑,这样的教训值得反思。现在新的“中国模式”下的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是公平、公正、透明的,未来中国器官移植各方面工作将更加开放,赢得国际社会的更多信心。
“在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领域,中国需要与国际社会建立更加密切的伙伴关系。”坎贝尔表示,全世界都应加大对器官买卖的打击力度,一个国家实施了行动,可能会使违法犯罪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国需要携手合作,造福全球病患。
“未来,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器官捐赠者的教育,增加在网上注册的器官志愿捐献者人数。”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表示,在这方面,中国正在做着卓有成效的工作,世卫组织也将继续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