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刘燕 通讯员韩翔)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韩翔副教授团队,有关自发性脑动脉夹层(sCAD)新型血浆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在线发表于国际神经病学界顶尖杂志《神经病学》上。
??自发性脑动脉夹层是导致中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由于好发于青壮年,致残性高,sCAD导致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sCA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尽管该病的诊断率逐渐提高,但受限于全面精确的血管检查在急性期难以获得、检查耗时长、典型影像学改变缺失、诊断受主观判读影响大等原因,急性sCAD的诊断具有高度挑战性,诊断延迟乃至漏诊误诊普遍存在。
??研究人员在过去5年中建立了华山医院单中心sCAD队列,发现血管弹力膜的重要组成成分fibrillin-1与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相关。血浆fibrillin-1水平可以作为sCAD早期诊断、病因寻找、治疗方案制订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结果显示,与其他原因卒中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比较,sCAD患者在急性期血浆fibrillin-1水平显著较高。在sCAD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出现之前,fibrillin-1其作为早期诊断指标的优势较为显著。
??fibrillin-1水平还与动脉夹层的数量及严重程度相关。由于夹层数量可能提示潜在的病因不同(多发夹层提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而严重程度则与治疗方案的选择相关(药物或外科治疗),因此,fibrillin-1可能对sCAD进一步的病因筛查及治疗选择的临床决策具有一定价值。另外,研究者发现基线低水平fibrillin-1者夹层血管恢复较好,提示其水平测定有助于预测预后。
??美国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委员会Jickling教授等为这一研究成果撰写了同期评述,认为“该研究的创新性发现不仅有助于急性动脉夹层与其他原因卒中的鉴别,更为急性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治疗决策乃至随访计划的制订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