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皮在烧伤大关节部位的功能整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复合皮在烧伤大关节部位的功能整复中的应用。方法 本组15例, Ⅲ度面积为25%~60%。对Ⅲ度面积< 50%者,早期切除四肢焦痂,及时用J2I型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中厚皮拉网固定于大关节。Ⅲ度面积>50%者于伤后2~3周手术J2I型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中厚皮拉网固定于大关节。愈后加强康复锻炼。结果 该组15例四肢大关节植皮全部成活,随访见大关节部位无再次溃破发生,弹性好,活动正常。结论 在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尽早覆盖大关节区域,能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 2015-06-17 14:27:14
  复方榆黄酊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复方榆黄酊是我院应用10多年的自配制剂,治疗各种烧伤烫伤,疗效满意,本文将该制剂的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杨学敏 2015-06-17 14:24:4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复杂创面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该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n博士所首创[1],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VS是通过使用聚乙烯醇和明胶海绵组成的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配合负压封闭原理,作为修复损伤面的一种新治疗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首创以来,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被推荐到各种软组织缺损和(或)感染的临床治疗中[2~4]。
作者:张国风,施牡丹 2015-06-17 14:21:1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组织瓣在合并有骨外露的小腿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通过对9例小腿中下段胫前合并骨外露的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瓣覆盖骨裸露、联合创面植皮术或延期植皮术完成整体创面修复,认为该方法简单灵活,治疗安全性高,供区影响小,受区功能外形恢复好的优点。
作者:王鹏,钟晓玲,刘小伟 2015-06-17 14:19:28
  儿童颌面部损伤19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深圳特区儿童颌面部损伤的特点。方法 对190例14岁以下(包括14岁)儿童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儿童颌面损伤病例中,男125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9:1。前3位致伤原因是跌伤(49.0%)、交通事故(18.7%)及坠落伤(9.4%)。软组织损伤多见于额、颏、唇等部位,硬组织损伤以下颌骨骨折为主。结论 男性比女性更易遭受颌面部创伤,好发于0-7岁年龄段,多以跌倒致伤;多以下颌骨骨折为主,软组织损伤常见于额、颏、唇及颊等部位。
作者:陈垂史1,李伯友1,彭勇1,耿发云1 2015-06-17 14:15:38
  电动气压止血仪在烧伤整形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电动气压止血仪在烧伤整形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合适的袖带,保护好袖带不被污染,上下肢缠绕袖带的部位正确,调节合适的压力及时间,使用正确的方法操作电动气压止血仪。结果:电动气压止血仪在烧伤整形患者手术中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视野清晰,可使术者安全放心地操作。结论:电动气压止血仪可有效的应用于烧伤整形患者的手术中。
作者:张晓雯,李蕾 2015-06-17 14:13:49
  带邻趾皮瓣在趾-手移植再造拇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趾-手移植再造拇指时携带邻趾皮瓣整形再造的拇指,减小供区损失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07年至2009年,趾-手移植再造拇指12例,拇指缺损Ⅲ1度2例,Ⅲ2度5例,Ⅳ度5例。其中取?母趾甲瓣带第二趾胫侧皮瓣5例;取第二趾7例,带?母趾腓侧皮瓣3例,带双侧邻趾皮瓣4例。利用携带皮瓣整形再造拇指8例,覆盖创面+整形再造拇指4例。皮瓣最小2 cm×1 cm,最大4 cm×3 cm。供区直接缝合4例,足趾植皮8例。结果 12例拇指再造及携带的16块皮瓣全部成活,再造拇指、皮瓣及供区外观满意,8例植皮者足趾瘢痕隐蔽,足背无片状瘢痕。结论 趾-手移植再造拇指时,皮肤组织的需求量常大于足趾供区,携带邻趾的皮瓣可有效解决Ⅲ~Ⅳ度拇指缺损再造的需求,其切取方便,转位灵活。供区较隐蔽,主要在趾侧方,较易闭合,尽量保留足跖侧的皮肤,术后外观功能影响小。在趾-手移植再造拇指中是一个实用方便的增加携带皮肤组织的方法。
作者:王杰,杨开波,赵顺山,陈友慈,王永标 2015-06-17 14:12:47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头面部护理
大面积烧伤常伴有头面部烧伤,且易合并吸入性损伤。由于五官受损,患者易产生惊慌、恐惧、烦燥心理,担心毁容或失明。临床上只要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做好五官护理,就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赵元秀 2015-06-17 14:11:14
  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逆行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 cm×10.5 cm~25.0 cm×6.0 cm。转移修复足踝部、足底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8例筋膜皮瓣长度均在16 cm以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结论 以内踝上4.0~7.0 cm处胫后动脉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可靠,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成活率高。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朱邦中,曹东升 2015-06-17 14:06:04
  表面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病41例
目的:分析总结表面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对41例43膝的骨关节病病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单膝关节置换39例,双膝关节置换2例4膝。应用后放稳定型假体12例12个膝关节,保留后交叉带型假体29例31个膝关节。结果:35例36个膝关节获1年以上随访,采用HSS评分标准,膝关节评分从术前35分提高到术后89分,术后34个膝关节活动度≥90°,34/36膝关节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2例残留5°~7°内翻。结论:表面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关节病可取得良好效果。术中精确的截骨操作与正确的软组织松解获得的软组织平衡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宏伟,杨世杰 2015-06-17 14:05:14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