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烧伤膏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
目的 探讨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难愈性创面病人6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应用东方烧伤膏与常规换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3.35,P<0.05)。结论 与常规换药相比,应用东方烧伤膏换药可明显减少难愈性创面愈合时间,可作为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苏毅鹏,陈振雨,匡瑞霞,李长风,鲍国春 2015-05-14 16:04:28
  电烧伤深度创面的整形修复
电烧伤是一种特殊原因烧伤,它虽然创面小,但对深部组织破坏性大,具有致残率高、治疗难度大、手术次数多等特点。笔者于1999年1月~2004年10月采用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方法共治疗电烧伤患者2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喜 2015-05-14 16:03:42
  电烧伤创面清创的研究进展
自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 早期清创、切除坏死组织,根据不同部位创面要求选用血管丰富的组织瓣如皮瓣、肌皮瓣移植覆盖电损伤后创面, 已成为比较常用的创面修复方法[1-2]。但由于机体各组织电阻不同,电烧伤后血管、神经、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毁损程度和平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肌肉坏死呈“夹心样”,多是采用肉眼观察判断组织的“死”、“活”,决定清创层次和平面,导致清创不易彻底,多次清创才能行创面覆盖。为了解决清创过程中最难判断的血管、肌肉、骨骼等组织“死”、“活”的难题, 国内外学者曾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现综述如下。
作者:朴宏鹰 2015-05-14 16:02:20
  大张全厚皮取皮术中应用肿胀技术的意义和机理分析
目的:介绍一种实用的大张全厚皮取皮术式。方法 对32例预取大张全厚皮部位,应用肿胀技术,皮下注射肿胀液,于真皮下切取全厚皮片。结果:32例大张全厚皮取皮术部位,失血量极小,术野清晰, 能切取任意形状且仅附菲薄皮下组织的全厚皮片,供皮创面无明显凹陷和放大。.结论:肿胀技术对大张全厚取皮术有实用价值。
作者:王玉银,贺吉庸,刘小平,王先成,李晓芳,鲁 青 2015-05-14 16:01:06
  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科1995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残余创面11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18例病人经全身浸浴疗法,局部使用抗生素、bFGF、烫疮油等治疗创面全部愈合。结论 浸浴基础上的综合治疗是治疗烧伤残余创面重要方法。
作者:胡福兴,赵玉玲,王强,杨占杰,朱典勇 2015-05-14 15:56:58
  成批烧伤的治疗体会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成批烧伤27次,致伤因素复杂、温度高,化学液体、烟尘浓度高、烧伤现场混乱,致伤情危重、病种复杂[1]。运输工具有限致病人延迟抢救,加上现场早期处理不当,往往加重病情。通过回顾总结我们认识到有效的控制混乱局面、迅速建立有序的抢救程序、保障有力的重要性。
作者:张军,巴特,王佳敏 2015-05-14 15:55:26
  9例烧伤创面合并严重感染的救治体会
烧伤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可能因为具体救治条件、医护人员的诊疗操作、个体差异等导致创面感染,我院自2003年至2006年共收治烧伤后合并创面严重感染的患者9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忠全,王 华 2015-05-14 15:53:34
  综合外鼻美容手术方法探讨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在五官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缺陷将严重影响面部的美观。不同患者外鼻的缺陷各异,有针对性的鼻部手术才能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笔者根据患者的外鼻缺陷和要求,采用综合外鼻美容手术的美学设计,一次性完成外鼻部缺陷的多项整形美容手术
作者:赵亚平,支蕾,雷云霄,马文杰 2015-05-14 14:23:46
  自拟中西复合烧伤膏治疗深Ⅱ度、Ⅲ度烧伤216例
目的 观察中西结合自拟中西复合烧伤膏对深度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创面消毒后中西复合烧伤膏外涂创面,采用半暴露疗法,结合全身治疗。结果 坏死痂皮脱落快,抗感染效果好,愈合快,瘢痕小。结论 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烧伤创面,优于单一采用SD-Ag或京万红等,并克服了植皮术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和经济负担,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孟海章,孟元杰,左庆海,高海燕 2015-05-14 14:22:49
  早期自体皮移植治疗局限性骨烧伤21例体会
烧伤毁及骨属于Ⅳ度烧伤[1],骨烧伤多发生于较表浅骨骼,局限性骨烧伤常隐藏在Ⅲ度烧伤中,不易识别。各种原因的烧烫伤都可引起,常见于高温固体接触伤(如热压伤)、电烧伤、化学烧伤等。由于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骨坏死同时存在,使创面修复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我院采用早期切痂、清除死骨、自体皮移植及皮瓣移植治疗骨烧伤21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世斌,张祖奇,黄真桂,李武斌 2015-05-14 14:21:16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