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脂肪变对血清糖蛋白GP73水平的影响
高尔基体蛋白(golgiprotein73,GP73)是一种高尔基体n型膜蛋白,主要表达于肝脏胆管上皮细胞,可因病毒感染而表达上调川。随后的研究证实,与良性肝病相比,该标志物在肝癌细胞高表达,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GP73被认为是肝癌早期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多中心研究也显示,该标志物诊断肝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AFP类似,但近期我们的研究揭示,该标志物的水平变化与肝纤维化的进程相关,检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GP73水平有助于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显然,该标志物的水平受很多肝脏病理因素的影响,但迄今为止,有关脂肪肝患者血清GP73的水平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病因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患者血清GP73的水平特征。
作者:魏红山[1] 康艳芳[2] 郝晓花[1] 刘佳[3] 李红敏[1] 刘爱霞[3] 任慧[1] 黄玉波[1] 李伯安[3] 2015-01-07 15:37:47
  肝外门静脉阻塞诊疗进展
肝外门静脉阻塞(extra-hepatic venous obstruction,EHPVO)是指门静脉主干及由主干延伸到分支的静脉阻塞,该类患者占到门静脉高压患者的40%,是发展中国家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原因[f11。它与门静脉血栓不同,门静脉血栓仅指由血栓引发的门静脉阻塞,而EHPVO不仅包括血栓阻塞,还包括肿瘤压迫,门静脉先天性畸形等多种原因。
作者:赵赫,罗薛峰,曹家玮,李肖 2015-01-07 15:34:51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80例临床观察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以其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成为治疗胆道疾病的主流[1]。80例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文 2015-01-07 14:28:49
  复合乳酸菌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脏病引起的一种以代谢紊乱、毒性物质累积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晚期患者,常反复发作,危及生命。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以氨中毒学说占主要地位,故降低血氨和减少肠道毒素吸收是治疗肝性脑病的主要手段仁。
作者:姚维敏,陈焰,谢春生,郭健文 2015-01-07 14:23:58
  分析心脏B超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临床检查价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其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以往临床上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结果来诊断心肌缺血,但有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时并不明显,心电图检查灵敏度不高,存在假阳性的情况[1]。
作者:王红霞 2015-01-07 14:17:20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并发症发生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各个年龄段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MP感染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MP感染后不仅可引起肺部炎性反应,也可使肺外脏器受累,甚至导致多脏器、多系统受累,进而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质量[1]。
作者:张明娟 2015-01-07 14:11:58
  泛醌与Beclin-1及肝脏线粒体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自噬是细胞通过降解长寿蛋白和受损细胞器,并重新利用生成物质的一种代谢过程。细胞受损时,自噬消化自身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稳态为机体提供能量。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因急性诱因所致的黄疽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急性肝功衰竭。‘
作者:谢放,张超,朱跃科,刘晖,刘雪梅,贾琳,王克菲,陈德喜,孟庆华 2015-01-07 14:05:48
  不同肝脏病理炎症分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存在较大差异,重度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率较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离体肝组织病理同样也出现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不高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不同肝脏病理炎症分级的CHB患者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能否以差异的临床特征作为推测肝脏病理炎症程度指标?
作者:肖灿辉[1] 孙海霞[2] 张卡[2] 潘兴飞[2] 黄飞飞[1] 徐启桓[2] 2015-01-07 14:02:08
  Wnt诱导分泌型蛋白1:研究乙型肝炎诱发肝癌的新途径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被认为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HBV可通过多种路径诱导肝细胞的癌变,包括HBV DNA的整合,HBV基因组的突变以及HBX蛋白的作用等。
作者:蒋翔,汪志军,谢琼慧,刘庆,林菊生 2015-01-07 13:55:51
  2011-2012年中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分析
2010年湖北、河南、山东等地相继报告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其临床特征包括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症状。该新发传染病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该病的病原被证实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作者:曲靖,张硕,李建东,李德新 2015-01-07 13:51:06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