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论文中心 -> 烧伤科
421份资料,分43 首页 上一页 3031323334353637下一页 末页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术后放射治疗方法治疗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5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人经手术结合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结果]随访12~40个月,病人获得完全恢复,均无复发迹象。[结论]手术结合手术后放射治疗是治疗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优良方法。....
【摘要】 目的:提高烧伤休克期复苏的治愈率,减少并发证。方法:自1998年7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烧伤200例,其中,烧伤休克8例,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结果:复苏成功,均治愈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有助于烧伤休克期的复苏。....
【摘要】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烧伤后并发症中的变化。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严重烧伤早期,29例患者不同时相点外周血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变化,另选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 结果 3例细胞因子的含量在伤后明显升高,合并有低血容量休克、脓毒血症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升高更加明显(P<0.05~0.01)。 结论 烧伤后早期动态监测3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对脓毒症及MODS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预警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毒败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34例烧伤合并毒败血症患者进行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以消除细菌来源、减少烧伤毒素、促进创面修复、促进病情恢复。结果 治愈115例、死亡19例。结论 对于烧伤合并毒败血症,及时采用手术治疗,不仅利于症状的控制、也是保证患者最终康复的重要手段。一旦烧伤病人出现毒败血症,应尽早进行烧伤创面切削痂植皮术修复深度创面。....
【摘要】 目的 进一步了解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临床特点、细菌的变迁,以期为临床防治烧伤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我院1994~2004年共收治总面积50%以上大面积烧伤350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愈率311例占88.9%,死亡39例占11.1%。其中80%以上大面积烧伤32例,治愈19例占59.4%,死亡13例占40.6%。烧伤感染占死亡原因59.8%。细菌学检查,革兰阴性杆菌占69.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52%,阴沟杆菌占12.7%,肠杆菌占6%。革兰阳性球菌占30.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6%,白葡萄球菌占5.3%。 结论 重视防治大面积深度早期感染是提高治愈率最重要因素之一。....
【摘要】 目的 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提出目前烧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 2001~2004年7月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细菌菌株1077株中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并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的变化。结果 1077株烧伤创面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为223株,占总细菌检出率的20.7%,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38.14%和48.39%,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1.82%、21.52%和28.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6.58%,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 与以前的研究相比,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变化与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有关。亚胺培南仍为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摘要】 目的 对烧伤病人术后并发精神障碍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15例烧伤病人术后并发精神障碍进行分析及治疗。结果 经治疗痊愈14例,1例长期精神障碍。 结论 烧伤病人术后并发精神障碍诱发因素较多,应积极给予关怀及治疗。....
经过临床抢救和治疗后,烧伤病人在临床恢复期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我们对200例重度烧伤病人进行了心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交通事故及其它创伤的不断增加,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此类病人病情复杂,烧伤合并骨折病情相互影响,死亡率增高,从而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及更高的要求。我院烧伤骨科自2003年以来收治28例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病人,经综合治疗,精心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421份资料,分43 首页 上一页 3031323334353637下一页 末页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