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扩张皮瓣的转移
1.操作方法与程序
(1)沿埋置切口扩张或沿扩张皮瓣的设计线一侧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纤维包膜层表面,用血管钳提起包膜后切开,或直接用血管钳分开纤维包膜形成一小的裂口,用组织剪刀向两侧剪开,同时准备好吸引器,以防万一刺破扩张囊,囊内液体涌出。将扩张囊取出,然后分离包绕于导管周围的纤维组织,沿导管剥离取出注射壶。扩张器取出后应检查其完整性,以免遗存残留物。
(2)如不影响皮瓣血运,可将扩张包膜全部或部分去除或剖开,但应注意不要损伤皮瓣的血管。当皮瓣长宽比例较大、皮瓣厚度较薄或可能发生血运障碍时,应保留包膜附着于扩张皮瓣上。亦可仅将蒂部下方的包膜环切开,以利于皮瓣的旋转或推移。
(3)遵循先形成皮瓣、后处理缺损区的原则,根据扩张皮肤的覆盖面积和在不同方向上转移的松紧度对术前设计进一步进行修改。皮瓣切取时应边转边切,以避免皮瓣面积不足或血运不良造成无法补救的被动局面。
(4)皮瓣形成后,切除待修复区域须去除的组织,彻底止血后,将皮瓣与创缘缝合。于皮瓣深面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区适当加压包扎。
(5)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保持引流通畅,定时观察皮瓣血运,如为活动部位,应予适当制动。如无特殊情况可于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切口于7~10d拆线。
2.扩张皮瓣的转移注意事项
(1)由于扩张后皮肤为一个三维曲面,从外周向中心部位逐渐松弛,要使皮瓣得到充分舒展和最大程度的转移,皮瓣的切口线应尽量跨越或接近扩张区的中央部分,必要时还须做附加切口,以充分利用扩张皮肤在不同方向的松弛度。
(2)当同一受区周围埋置多个扩张器时,应统筹设计,先将所有扩张器取出,再逐个形成皮瓣。每形成一个皮瓣即可转移至受区,并定点缝合数针,而后逐个进行,最后根据所有皮瓣覆盖的面积大小切除瘢痕或病变组织。
(3)在眼周、口周等有游离缘的部位应用扩张皮瓣时,应在扩张皮瓣转移后,将皮瓣向眼或口的方向牵拉,并同时于距离皮瓣边缘一定距离处,将皮瓣的深面与深层组织做适当固定,以防止和减轻术后皮瓣回缩牵拉造成继发畸形。
(4)扩张包膜对扩张皮瓣的充分舒展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基底部四周的包膜较厚,对蒂部的松动度和扩张皮瓣的转移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包膜的挛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远期治疗效果。因此,去除包膜,对于有效展开扩张皮瓣、扩大皮瓣覆盖面积、减少扩张皮瓣术后回缩率,具有积极意义。但包膜对扩张皮瓣的血运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是否去除包膜要视皮瓣血运等具体情况而定。
(5)皮瓣上留存的包膜组织会影响皮瓣与深层组织的贴附和愈着,有时术后还会出现皮瓣下长期积液,因此应注意将皮瓣与深层组织进行固定。
(6)扩张器取出后皮肤表面张力下降,皮瓣的即时回缩导致小血管纡曲,静脉回流阻力增大,常表现为皮瓣颜色变暗甚至青紫,皮瓣展开后好转。因此,保持扩张皮瓣一定的张力和压力对皮瓣静脉回流是有好处的。
(7)术后早期皮瓣变硬,并有回缩的趋势,一般在3个月达到最大程度。可于伤口愈合后,采用佩戴弹力外套、颈托、支架等措施加以对抗,并持续半年以上。应用软化瘢痕的外用药物或硅凝胶片对防止瘢痕增生、对抗皮瓣挛缩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