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2012年心脏瓣膜病新进展
2012年心脏瓣膜病新进展
时间:2013-06-28 14:20:18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好医生
指导方针及本年关键出版物为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联合提出的2012ESC/EACTS 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 。这一简明和实用的文件为外科及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患者评估及风险分层提供了推荐规范,与对多模态图像的重视以及欧洲超声心动图学会对于瓣膜损伤定量的推荐规范相结合。

    指导方针及本年关键出版物为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联合提出的2012ESC/EACTS 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 。这一简明和实用的文件为外科及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患者评估及风险分层提供了推荐规范,与对多模态图像的重视以及欧洲超声心动图学会对于瓣膜损伤定量的推荐规范相结合。基于循证医学的二尖瓣修补术的实现以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与对于多学科心脏组功能的重视一起实现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病人群体的最佳结果。[Eur Heart J 2013 Jan 2 ]

    心脏瓣膜病的药物治疗

    VHD的病理生理学正在研究中,对于个体患者疾病进展的预测因子也不甚了解。迄今为止,在疾病早期应用良好的质量研究检测药物治疗的选择是缺乏的,也是消极的。因此,无症状患者的管理是富有挑战性的,这一主题也在不断的争议中。新颖的成像方法检测心脏瓣膜钙化及炎症的相关贡献暗示了新的治疗靶向以及评估它们疗效的途径。此外,精确的超声心动图指数集合了瓣膜面积及流量梯度变化,这些技术与生物标志物化验相结合或许可以改良对于无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描述,同时可以选择出高风险受试者以对其进行早期干预。

    现在没有针对退行性病变二尖瓣返流(MR)的具有循证依据的有效药物治疗,对于伴有左心室功能紊乱症状的严重MR推荐使用外科治疗。在β肾上腺素能阻断(口服美托洛尔)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对于具有严重的独立退行性MR的患者其结果应用心脏磁共振来决定,进而评估其左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形态以及容量。尽管交感神经过兴奋的减少可能在MR的治疗中起一定作用,这只是一个小的初步试验,更大的包含临床终点的涉及多中心的研究而不是用成像结果来替代的研究仍是需要的。

   心脏瓣膜疾病的经皮穿刺

    主动脉瓣狭窄

    有症状的严重AS者有多病的既往史及较低的生活质量。直到最近,主动脉瓣置换术仍是唯一的治疗选择,但是许多患者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性。通过TAVI经皮穿刺治疗对于此类患者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选择,自从进行第一例的1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进行了超过50 000例TAVI。

    2012年出版的里程碑式的PARTNER试验两年的研究结果确认了TAVI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其作为传统手术高风险病人的治疗选择的既定角色。在PARTNER B(6) 2年的随访中,与传统的伴有或不伴有球囊主动脉瓣膜成形术的药物治疗相比,TAVI将经过仔细选择的、患有严重AS被认为不适合外科手术的病人的死亡率降低了显著的25%(包括所有死因的死亡率43 vs.68%,P,0.001)。这一死亡率获益伴随有减少的住院治疗及改善的症状分级,生活质量与瓣膜持续的血液动力学性能有关。此外,在PARTNER A(7) 中,高手术风险患者在TAVI或传统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2年生存率是相等的。尽管研究组间的中风频率没有差别(寻址关注关于TAVI后早期中风的高发生率),瓣膜旁的主动脉反流(AR)在TAVI后更加频繁,这与死亡率的增加有关。尽管对于患有轻微瓣膜旁AR的患者来说这一联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临床意义仍不确定,但是就中等/严重的AR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事实已达成共识。借助于螺旋CT及未来的设备技术的治疗前断层解剖评估使得对于瓣膜尺寸的了解更加精确,同时降低了TAVI并发症的发生率。

    进一步研究突出了TAVI良好的长期预后、与新发生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相关的不良预后以及治疗后的主要血管并发症。这些发现与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及来自于大的国家和国际登记的观测资料相结合,为术中并发症定义的更新及涉及病人选择的ESC/EACTS指导方针外的健康报告提供了平台,将TAVI限制在以一专用的心脏组及现场的心脏外科手术为中心,避免了随机对照试验外的中等及低等风险患者的程序。老年人口数的日益增加,成像技术的进步,新应用的经皮穿刺介入技术在风险评估以及治疗选择中对于心脏团队中心作用的重视,这些因素联合起来使得心脏瓣膜病(VHD)成为心血管内、外科发展的中心。然而,与心脏疾病的其他领域相比,VHD在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水平的相关研究都很少。直到最近,几乎没有大部分基于专家共识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国际指导方针。质量研究的主要局限在于VHD患者性质的多样性、无法在疾病的最早期进行诊断、缺乏财政支持及适当的调查基础设施。

 
关键字:心脏瓣膜,新进展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