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2012年心脏瓣膜病新进展
2012年心脏瓣膜病新进展
时间:2013-06-28 14:20:18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好医生
指导方针及本年关键出版物为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联合提出的2012ESC/EACTS 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 。这一简明和实用的文件为外科及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患者评估及风险分层提供了推荐规范,与对多模态图像的重视以及欧洲超声心动图学会对于瓣膜损伤定量的推荐规范相结合。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的经皮穿刺治疗已建立了较长时期,对一具有多样的临床及解剖学特征并且经历过球囊二尖瓣狭窄切开术的法国同期族群20年的随访证明了30%具有较好的长期功能结果(由年龄和即时手术结果决定),引出了评估患者个体结果的简单的多因子评分系统。基于此评分的仔细的患者挑选可能可以证明由专家组为具有轻微症状且瓣膜形态良好的年轻患者实施的早期介入治疗。

    二尖瓣返流

    二尖瓣在其解剖学,机械性功能,病理生理学及与左心室肌的相互作用方面比它的主动脉配对物更加复杂。这些因素及已证明的二尖瓣闭锁不全修补术的优点为MR的经皮穿刺治疗提供了更有挑战性的前景。尽管数个设备及技术正在开发中,应用二尖瓣夹子的基于导管的爱法利特边缘到边缘修补复制是当前唯一可在市面买到的技术设备。最初的关健 EVEREST II 随机对照试验没有成功显示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对于严重MR患者二尖瓣夹技术相对于手术修补的优点。然而,随后的对于高风险受试者(预期的外科手术死亡率,12%)及登记的仅接受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了经皮穿刺治疗对于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小组的作用。78位患者(平均年龄为77岁,STS预测死亡率14%,50%具有心脏手术史,46位为功能性MR,32位为退行性MR)接受了二尖瓣夹治疗,其程序性成功率为96%并且显著地将MR降低为78%。应用二尖瓣夹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月死亡率相等(7.7 vs. 8.3%, P ? NS) ,但是经过1年随访后应用二尖瓣夹组的生存数更高(76 vs. 55%, P , 0.05),并且伴随有左心室重构指数、症状状态、生活质量及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入院治疗的改善。鉴于MR的混合病因及历史对照的应用,对于这一研究的谨慎解释是必要的,并且我们计划在具有更明确定义的人群中进行随机化试验。目前,二尖瓣夹技术可以考虑在仔细筛选的患有严重MR的病人中应用,这类病人不适合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并且使用最大剂量药物疗法治疗后仍存在症状。

    瓣膜外科: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修补术

    缺血性MR的严重性为人们所熟知,它可以影响外科手术或经皮血管重建术后的生存。应用来自于较大STICH试验(比较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和药物治疗的随机研究,Deja等人)的观测资料研究对缺血性MR及射血分数严重降低的患者应用额外的二尖瓣闭锁不全修补术是否可以改善存活率。在1212位有射血分数资料的患者中,35%的患者在试验中被随机分配接受CABG,91位中到重度MR患者中的42位接受伴随的二尖瓣闭锁不全修补术。尽管这些患者的院内死亡率降低,并且在长期随访中持续了下去(CABG加二尖瓣闭锁不全修补术为44%,单独CABG为52%,药物治疗为51%;P ? NS ),他们经历了更为复杂的术后即刻处理。在CABG时附加二尖瓣闭锁不全修补术对于中到重度MR患者及严重左心室劳损患者或许具有帮助。然而,由于观测的设计及小部分患者具有多样的临床特征,对于这一结果的解释受到了限制,我们需要一项正在进行的正式的随机对照试验。

关键字:心脏瓣膜,新进展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