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七旬老人徐振洪,为了不让93岁的老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每天给老母亲布置十几道数学作业题。
近来科学家发现:每天进行简单而快速的计算、朗读、抄写等,有助于提高大脑的活性。有个原因是,人成年,甚至是老年后,大脑仍会不断地生成新的记忆细胞,而唯有“勤用脑”才能留住新生的细胞,进而改善大脑机能。
1
新的“记忆细胞”仍会不断生成
个案:日本东北大学川岛教授发明了一种“学习治疗”法:通过长期不断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思维锻炼,帮助老年痴呆患者锻炼其大脑皮层中负责思考、语言和记忆等活动的部分,帮助其缓解病情。
传统的神经学理论是:人20岁之后,脑细胞就开始以每天10万个的速度递减······人的脑细胞处在一种连续不断地死亡,且永不复生增殖的过程中,死一个就少一个,直至消亡殆尽。
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皮质和海马区(主管学习和记忆的区域)神经元的减少。那为何“学习疗法”还可以缓解病情?
原来是,1998年,科学家首次在人脑中发现了新生的脑细胞——“神经再生理论”诞生了!
科学家发现,神经干细胞与相关的发育因子接触后,会生成神经细胞,而且这种反应在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接触后尤为明显。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大量地分布在海马和嗅球区。
因此科学家说:大脑中有两个功能区,即记忆中枢和嗅觉中枢,有能力不断地再生出新的神经细胞!
2
运动会增加“脑干细胞”的数量
两年后,科学家又证实: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生成神经细胞。
科学家用小鼠做了个实验——
实验鼠被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的笼舍中装有一个转轮跑步机,另一组则没有。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化验“跑步组”的脑组织,发现它们海马体齿状回区的大脑灰质在实验期间发生了增长。
运动,为何会促进新的脑细胞的生成?
原因一,运动时,全身血流速度加快,可以使更多的“发育因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促使脑细胞的新生。
原因二,运动时,机体血流重新分配,对运动能力有帮助的器官组织,如脑、心肌及骨骼肌的血流量会比安静时要高。
研究显示,脑部的血流量增加时,有助于脑中分泌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并促进“脑干细胞”数量的增加。
3
老年人也能增加新的“脑干细胞”
个案: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沃尔特·科恩,在2005年他82岁时当了导演,和其他科学家共同拍摄了一部科普纪录片《太阳的能量》。他说:“科学研究并不足以覆盖一个人的生活。”他喜欢桥牌,爱好西班牙音乐,并喜欢为家人制作很美味的菜肴。他还是运动爱好者,每周都会去滑旱冰。
运动,对他改善大脑机能有何好处?
美国一位神经学专家对猴子进行研究后发现:做运动的猴子和缺乏运动的猴子相比,前者大脑毛细血管的数量较多,使得它们比缺乏运动的猴子更具警觉性。
这位专家同时还说:这种变化在“体质较弱而年龄较长”的猴子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因此,她特别提出:运动也可以提升中老年人的脑干细胞的数量,因而具有预防记忆衰退和认知能力下降的功效,进而降低老年痴呆症的罹患率。
4
新细胞承担着较难的认知任务
个案:我国著名军工专家祝榆生在85岁高龄时,仍是我国主战坦克——99式第三代坦克的总设计师。
个案:“国医大师”朱良春今年95岁,仍在带博士研究生。
科学家发现:在学习新事物时,新生脑细胞比成熟的脑细胞更加活跃,原因是——
1)这些新生的记忆细胞会对新信息而非已有的记忆做出反应。
2)与老的神经细胞相比,新生的神经细胞更加活跃,更加灵活,使脑细胞可以通过神经键彼此更有效地交流信息,并拥有更广泛的联系。
3)新生的神经细胞适应能力强,更具可塑性,承担着学习任务,特别是较难的认知任务。也就是说,新生脑细胞能够在学习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维持或提升人的智力。
5
“勤用脑”才能留住新的脑细胞
个案: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理查德·杰尔说:人的大脑就像肌肉,越用越好用,越用越灵敏。你必须要有你感兴趣的事情可做,这样大脑才不会变得迟钝。
个案:一位退休的朋友说,她参加老年大学合唱团唱歌,刚开始记词谱时,好像挺简单的词谱,就是不入脑,于是就强记,还没记两段,就感到头昏脑涨,想想好久不用脑了,脑子锈了,想打退堂鼓了,但老师要考试,只好硬着头皮记,记着记着,两三年下来,现在觉得头脑又好用了,记歌词,再也没有那种头昏脑涨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