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江南实验小学校长张洪庭,代表全校1000多名师生将27725元捐款交到了小蓉(化名)父母的手中,王先生夫妇再次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据了解,小蓉是无锡市第10例器官捐献者,而10例器官捐献者中只有1人为无锡本地人,其他均为新市民。
唯一一位本地人
成功捐献器官
市红十字会服务中心主任张勋,经历了这10例器官捐献的全部过程。他清楚地记得,2012年12月,那位48岁意外身亡的捐献器官者是无锡本地人。这位捐献者的社会关系很简单,离异多年的她只有一个20多岁的儿子,父母也均已辞世。捐献器官要经过配偶、父母和成年子女的同意,该女士的情况较为特殊,只要儿子同意,就能捐献。
当时医护人员和她的儿子沟通后,很快就得到同意,该女士也成为无锡2011年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以来的首位器官捐献的无锡市民。
本地人亲戚多
顾虑更多
101医院神经外科医师杨理坤对于自己治疗过的每个脑死亡患者,在合适的时候都会向患者家属进行器官捐献宣传。但本地人对遗体“不能死无全尸”的观念实在根深蒂固,每当医护人员进行宣传时,常常会遭遇家属的抵触。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家属更是接受不了。之前曾遇到一位脑外伤濒临死亡的本地患者,子女和伴侣都答应捐献器官,唯独老人坚决不同意,最后只能放弃。
张勋说,虽然只有10例器官捐献者。但医护人员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做了很多宣传工作,有相当部分是因为个别家属反对而没有成功,非常可惜。他认为,本地人社会关系复杂,亲戚也多,只要有一名亲属反对,就能左右脑死亡患者家属的决定,就无法实现器官捐献。与之相反,新市民在无锡的社会关系相对简单,亲戚又少,劝捐自然容易些。值得一提的是,9例器官捐献的新市民中,不少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生活清贫,反而很支持器官捐献。记得有位器官捐献者是名19岁的淮安小伙,因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去世。这名小伙家境贫寒,之前父母为给他治病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父母还是选择将儿子的器官捐献给他人。
登记器官捐献者多是本地中青年
与无锡本地人成功捐献器官者很少相反,本地中青年人这两年登记器官捐献的却是络绎不绝。目前已有70人在市红十字会报名登记人体器官捐献,这70人中,80%以上为本地中青年人,年龄最小的才23岁。
登记过人体器官捐献的“90后”本地青年蔡先生说,人死后如果还能带给他人生命的希望,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为何不把好用的器官捐出来呢。不过蔡先生说,自己登记了,但还没告诉父母,希望在父母心情好的时候慢慢跟他们说,估计父母也会支持的。
张勋表示,和老一代人不同,如今的青年人思想要更开放些,不少人能接受器官捐献。但依据目前的国情,即便是登记过器官捐献的志愿者,一旦发生脑死亡,也同样要经过配偶,父母和成年子女的同意,其中一人不同意就无法实现器官捐献。也就是说,虽然已有这么多人报名登记器官捐献,但最后能否真正实现捐献却是无法预计的。 (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