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静脉输送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重新建造患者正常造血功能和免疫系统。最近科学家在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中有了新的突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血液病最有效方法,由于免疫屏障的存在,长期仅限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的情况下进行:但同胞(兄弟姐妹)间仅25% HLA相合几率,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主流,同胞相合供者日渐匮乏;而中华骨髓库等非血缘供者库捐献成功率仅11%。因此,供者来源缺乏是Allo-HSCT领域长期未解决的重大难题。亟待实现“父母供子女、子女供父母”等单倍型移植。黄晓军课题组历经十余年系列研究,从细胞因子诱导免疫耐受等临床前期研究逐步建立、完善了国际原创的单倍型移植技术体系--“北京模式”,达到了与人类HLA相合同胞和非血缘供者移植等同的疗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目前每年完成单倍型移植近400例,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单倍型移植中心,并推广至全国50余家移植中心及意大利罗马移植协作组等海外中心应用。
单倍型的广泛应用随之带来新的科学问题:如果一位恶性血液病患者同时拥有父母、HLA不合兄弟姐妹等单倍型供者,如何最优化供者选择,使恶性血液病患者复发率更低、移植物抗宿主病(即移植排异)更少、生存率更高?国际上尚缺该问题的系统研究。黄晓军课题组在1210例单倍型移植临床实践基础上系统研究发现:①年轻、男性供者移植组“移植相关死亡率低、生存率高”;② 父亲较母亲供者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低、移植相关死亡率低、生存率高”;③子女较同胞供者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低”;④父亲较姐姐供者组“移植相关死亡率低、生存率高”;⑤非母系遗传抗原(NIMA)不合同胞较父亲、非父系遗传抗原(NIPA)同胞供者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低”,从而建立了单倍型移植供者“优化选择法则”。
与非血缘移植中HLA配型是供者选择首要原则不同,亲缘单倍型移植中供者选择对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相关死亡、复发率意义重大。迄今对于供者年龄、性别、亲缘关系等选择原则知之甚少,而这篇研究论文在大量临床病例基础上提出的供者选择法则,可有效降低移植合并症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该法则应在其他单倍型移植模式中进一步验证。鉴于 “北京模式”覆盖全球50%以上单倍型移植病例,这对改善大量患者生存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干细胞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成熟。在对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选择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造血干细胞的应用范围也在继续扩展,技术不断改进,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