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复合皮移植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复合皮移植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时间:2014-09-18 11:49:08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复合皮移植
目前移植大致分为二步法和一步法。二步法是第一次手术使用异体真皮覆盖,1周-2周后再生异体真皮上移植自体表皮。
    目前移植大致分为二步法和一步法。二步法是第一次手术使用异体真皮覆盖,1周-2周后再生异体真皮上移植自体表皮。而一步法是创面用异体真皮覆盖后,立即在其移植自体表皮。
    初步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只要掌握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技巧,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我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采用一步法复合皮的覆盖方式消灭创面,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Kremer报道一种能够在烧伤早期一步应用的皮肤替代物,这种替代物由接种于体外培养基的真皮替代物和自体角质形成细胞构成。在该模型中的细胞载体复合物表现出良好的伤口粘附、愈合能力及较弱的伤口收缩性,具有重建弹性、功能、强度俱佳的人类皮肤的潜力。组织学研究显示,移植的人角质形成细胞表现出表皮的组织学特性,并可产生持久的、分层的角质化表皮。Nolte发现将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种植于含有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基质,并保存于气液培养基的表面,可以产生出可以充分分化的表皮,这种表皮具有许多完整皮肤的生态学和生化特点。发展成半桥粒和致密板层结构小片断基底膜带,抗原存在于真皮表皮的连接处。随着表皮的分化,培养物形成了分层的角质层,由电子密集的角质细胞及环绕其周围的细胞外脂质构成。但是角质细胞内的脂质层并未表现出完成皮肤角质层中宽窄不同的电子透光带。在本研究中,复合皮被移植于裸鼠的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于术后6d、15d、30d、60d将动物杀死以通过光镜和电镜证明其在移植于宿主后产生的超微结构变化。移植的复合皮片能很好的整合到宿主的组织,并在60d的实验期内保持其完整性。术后15d在真皮表皮连接处形成了具有所谓的致密板层结构的基底膜。术后30d可见广泛连接的锚纤维。
    Cooper通过电镜观察以及对IV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检测亦证明了复合皮移植后可促进基底膜生成和成熟。Hansbrough在裸鼠上试验了一种由俩种人类细胞和可降解真皮支架组成的新型真皮表皮替代物。培养、增殖人类角质形成细胞被接种到由多聚糖网孔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组成的活体真皮替代物上。4d-6d培养后,增殖的角质形成细胞在真皮替代物上连接成片。然后将其移植于裸鼠背部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上。共有16只裸鼠进行了移植,在术后20d创面覆盖率为51.25%。对人类外皮蛋白特异性抗体染色证明了闭合创面上角质形成细胞的存在,而对人类层粘连蛋白抗体的特异性染色则揭示了术后20d在真皮表皮连接处形成了连接的粘连蛋白质。仅由活体真皮组织替代物覆盖的裸鼠创面出现了显著的收缩,然而角质形成细胞-活体真皮替代物复合移植组则收缩迟缓。相对于由胶原蛋白基质构成的复合皮,相对于仅使用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移植而言,其移植后质量更佳。表皮层易碎可能是由于角质形成在活体真皮替代物上培养时间太短,增厚上皮层可能会提高皮片的质量。

关键字:复合皮移植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