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
干细胞的iPS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理论上讲,iPS生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能分化为任何类型的细胞,可以用于疾病研究、药物筛选和临床治疗。
不过,目前iPS重编程的时间还比较长,转录因子的重编程效率也不高,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不到0.05%的细胞能形成真正的iPSC克隆。要进一步提高iPS重编程的效率,就需要深入理解重编程的具体机制。
成纤维细胞是iPS重编程中最常用的体细胞,它们属于典型的间充质细胞,而胚胎干细胞或iPSC表达上皮细胞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重编程就是让间充质细胞向上皮细胞转化的过程(MET)。
不过,重编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MET转化。之前有许多研究表明,在重编程早期诱导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可以提高重编程的效率。不过人们并不清楚EMT因子在多能性诱导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为此,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对重编程中的MET进行了研究。
SNAI1(SNAIL)是一种能促进EMT的转录因子。研究人员发现,敲减(knockdown)SNAIL会降低人类细胞和小鼠细胞的重编程效率,而过表达SNAIL会提高这些细胞的重编程效率。这项研究发表在本期的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Juli J. Unternaehrer,资深作者是著名干细胞专家、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 George Q. Daley。癌症研究领域的泰斗,Whitehead研究所的Robert A.Weinberg教授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这项研究显示,在成纤维细胞的重编程早期,SNAI1进入细胞核与let-7的启动子结合,并减少microRNA(let-7miR)的生成。已知let-7miR能抑制多能性因子,会对iPS的重编程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这项研究展示了体细胞重编程的复杂机制,揭示了EMT因子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优化iPS方案提高重编程效率提供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