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调控过程而形成的细胞外纳米级小囊泡。外泌体可以携带蛋白,运送RNA,在细胞间物质和信息转导中起重要作用。外泌体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功能,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和肿瘤转移,以及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等途径,影响肿瘤的进展。外泌体可应用于肿瘤的诊断。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外泌体在肿瘤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986年,有学者在体外培养的绵羊红细胞上清液中发现了一种有膜结构的小囊泡,被称之为外泌体。至1996年,有学者发现EB病毒转化的人B细胞内一些有膜结构的小囊泡表面可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能激活T细胞,并与红细胞内外泌体的形成过程和排出途径相似。自此之后,人们对外泌体的研究集中于它的免疫刺激作用。研究发现,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分泌的外泌体可以刺激T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诱导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肿瘤细胞中分泌出的包含肿瘤抗原的外泌体则可以通过APC交叉呈递给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使其产生肿瘤杀伤作用。因此,外泌体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肿瘤疫苗,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然而,有学者发现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肿瘤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一项研究报道,给予预先种植卵巢癌细胞的小鼠腹腔注射从卵巢癌患者腹腔积液中分离出的外泌体,可以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内肿瘤的生长。从小鼠皮下肿瘤实体中分离出外泌体,证实其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外泌体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前就外泌体的研究方向而言,干细胞、免疫、microRNA、靶向给药等都是热门研究领域,2013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在细胞囊泡方面贡献突出的科学家,使外泌体的研究达到全新的高度,外泌体将在癌症的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有关外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泌体颗粒的提取、纯化和内容物分析上。其中,外泌体的粒径表征和浓度信息是极为重要的参数,而全新的外泌体表征检测技术起到关键作用。
2014年11月25日15:00-16:00,将由毕业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医学院的梅洁先生分享外泌体表征的最新进展,应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改进外泌体的提取及纯化方法,并分享具体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