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小保方晴子一直是科学圈关注的焦点。1月,这位仅有31岁的年轻研究者她在《自然》上同期发表了两篇重磅论文,震惊干细胞学界,引发全球关注。然而仅仅不到一周,她就被质疑篡改论文图像。她所在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2月对其展开审查,“学术女神”顿时身陷学术丑闻。7月,《自然》撤回小保方晴子的两篇论文。8月,小保方晴子的导师笹井芳树(Sasai Yoshiki)悬梁自尽。年末,重现小保方论文结果的实验因失败提前终止,多能干细胞界的所谓“重大突破”,落得“子虚乌有”的骂名。
2014年1月30日,小保方晴子团队一口气在《自然》上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在这全世界最具名望的学术期刊上,小保方晴子宣布,他们掌握了全新的多能干细胞制备方法,比传统iPS制备方法更简单更高效——单纯依靠环境胁迫。
“当萝卜被切成块后,已分化的萝卜细胞能够转化为干细胞。我们也许有着相似的机制。”小保方晴子说,她觉得对动物细胞施加环境刺激,或许也能得到干细胞。
从论文看,这种听起来天真烂漫的想法奏效了。“我尝试了所有我能想到的方法:挤压细胞、让细胞挨饿,等等。”小保方晴子说,最终有用的是酸刺激:将新生小鼠脾脏的淋巴细胞短时间地暴露在低pH溶液中,能刺激细胞重编程,使其具备多能性。这种获取细胞多能性的方法,被称为“刺激触发性多能性获得”,简称“STAP”。论文指出,除了分化成三胚层中任意种类细胞的能力,STAP干细胞还具有分化成胎盘细胞的能力,这意味着,STAP干细胞有着比胚胎干细胞和iPS更大的能力范围。
可以想象干细胞学者们的惊奇,——这实在有点“简单粗暴”,如果STAP能有效地制备干细胞,之前的种种方法可以说是在舍近求远。小保方晴子的方法要是真实可行,那么制备多能干细胞的成本将大大降低,整个再生医学界或许将进入全新的时代。
但论文所带来的兴奋感只维持了不到一个星期。2月5日,一位匿名用户在pubpeer.com指出小保方晴子的论文Stimulus-triggered fate conversion of somatic cells into pluripotency中,图1-i(Figure1 i)所示的电泳结果里,第三泳道的背景比其他泳道更深。另一位网友随即对该图进行处理,结果提示此图可能是用来自2块电泳胶的结果剪贴而成的。
类似的问题还接踵而来:2月14日,一位自称是“日本篡改、捏造及抄袭调查员”的网友JuuichiJigen在博客上连发5篇文章,指出小保方晴子两篇《自然》论文中的多处图像问题,并爆出小保方晴子在2011年发表的两篇论文也存在问题。
至此,小保方晴子的“爆炸性突破”,可信度已大打折扣。2月17日,理研宣布对小保方晴子的研究进行审查。《自然》方面也对论文开展调查工作。4月1日,理研调查委员会确认小保方晴子存在学术不端。仅仅2个月,小保方晴子就从“未来之星”的高峰跌到“造假犯”的谷底。
自3月起,包括论文共同作者在内的多位研究者呼吁撤回STAP论文。在日益深化的质疑中,小保方晴子分别在5月28日和6月3日表示同意撤回论文。7月2日,两篇关于STAP的论文终于被从《自然》撤下。至此,用理研理事长野依良治的话说,“STAP细胞的相关论文回到白纸一张”。从发稿到撤稿,不过5个月出头。
8月5日,小保方晴子在理研的导师,曾凭借视杯再生研究震惊干细胞学界的笹井芳树博士,在发育生物学中心旁边一幢研究楼里的楼梯井中上吊自杀,时年52岁。
笹井芳树是两篇STAP论文的共同作者。他在再生医学界享有盛誉,他的名字出现在论文的作者栏,或多或少就已增加了论文的可信度。他本人也一直相信着STAP的真实性。
根据理研对小保方晴子的调查结论,笹井芳树虽不涉及学术不端行为,但因“处在对本论文的撰稿提供实质性的指导的立场”,却在未亲自确认数据的正当性及正确性而放任论文投稿,因此负有重大责任。
同时,从4月1日开始,在结束对小保方晴子审查的同时,理研展开了原计划为期一年的“STAP现象验证实验”。由另一名论文作者丹羽仁史(Niwa Hitoshi)临危受命,负责验证实验的实施。
7月1日,理研宣布小保方晴子本人将加入验证实验队伍,与丹羽仁史各自独立进行验证实验。小保方晴子在实验中的行动受第三方监督。
11月30日,原计划2015年3月才结束的STAP验证实验提前结束。理研并没有马上公布实验结论。
12月19日上午10点30分,理研召开新闻发布会,丹羽仁史等人向媒体公布了验证实验的结果。小保方晴子因“身心俱疲”,没有出席发布会。会上,理研宣布: “这次的验证未能确认STAP现象。”论文发表时的意气风发,公开道歉时的潸然泪下,导师笹井芳树自杀时的举世错愕,提前结束的心如死灰,最终,小保方晴子为期一年的论文造假事件都在这一句话中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