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个长时间运行的干细胞研究惨败,但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另一个调查委员会近日在东京发布了新报告。报告称,所谓的刺激触发采集功能(STAP)干细胞以及可能衍生自这些细胞的嵌合体小鼠和畸胎瘤,“都来源于受污染的(胚胎干)细胞培养,这个真相驳斥了两篇论文的主要结论”。1月29日,这两篇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该委员会断定,3个假设的STAP干细胞系实际可能是3个预先存在的胚胎干(ES)细胞系。报告总结道:“不可能是被3种不同的ES细胞意外污染,人们怀疑污染是人为造成的。”但该委员会并没有发现人为污染的决定性证据,或者谁是责任人。“因此,我们无法推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但该委员会发现,论文的两张图片确实存在伪造等不端行为,它们并没有实验数据支撑。该委员会认为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小保方晴子应为伪造负主要责任。
12月19日,另一个调查小组宣布,即便在小保方晴子的帮助下也未能重复STAP干细胞研究。同一天,小保方晴子从神户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CDB)辞职。
论文丑闻曝出后不久,RIKEN发起了一项调查,并在4月份总结称小保方晴子涉及科研不端行为。《自然》在7月份撤销了这两篇论文。但小保方晴子等人依然坚持STAP细胞的真实性。之后,RIKEN决定依照论文中描述的方法重新进行试验。在中期报告中,调查小组报告未能制作出STAP细胞。同时,该小组邀请小保方晴子参与实验,以验证实验技术是否有细节未出现在发表论文中。
在指责小保方晴子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同时,该委员会认为两位高级研究员负有监管松懈的责任。一位是小保方晴子工作的实验室主任Teruhiko Wakayama;另一位是在论文撰写中发挥重要作用的Yoshiki Sasai。现供职于山梨大学的Wakayama之前也承认他将因此次丑闻接受纪律处分,而Sasai则在今年8月份自杀身亡。另外,CDB也将被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