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斑胸草雀在学习新的鸣啭时,其学习过程并非由鸟龄决定,而是由能识别所学鸟鸣的抑制性神经元决定。包括人类在内的众多物种会通过其双亲和同伴来学习各种行为,但对这一学习过程的基础神经机制则所知甚少。在幼年的斑胸草雀中,已知接触“辅导者”的鸟鸣会影响幼鸟脑部的与鸣啭有关的HVC区域内的神经可塑性。
但Daniela Vallentin和同事的调查发现,HVC中的运动前神经元不仅在幼鸟中会对新的鸟鸣起反应,而且它们也会在成年鸟中引起反应。他们在成年鸟中得到的结果与某些先前的研究结果相左,这促使Vallentin等人对抑制性神经元是否参与学习鸟鸣的过程进行了探索。他们对成年和幼年斑胸草雀在学习鸟鸣时局部中间神经元的活动进行了记录。令人奇怪的是,尽管这两组年龄的鸟间没有什么差异,但其中间神经元的放电则确实与每只鸟接触新的鸣叫时间有多近相对应。研究人员接着用了一个合成的辅导者,它会教这些鸟某一个音节(A)。一旦这些鸟对该音节熟练之后,研究人员又推出一个新的音节(B)。
通过改变这些音节的顺序(ABAB),研究人员能够在已学音节和新音节间区别放电神经元的抑制模式;他们发现这些抑制性神经元会在听到已学音节时放电。在较后学习阶段的斑胸草雀能很好地模仿鸣唱“A”和“B”音节,它们在听到这两个音节时显示出了相同的中间神经元放电和突触抑制。进一步的分析披露,中间神经元放电的精确度与鸣叫的准确性相关。这些结果对斑胸草雀在学习鸣叫时的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