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脑癌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JNCI:震惊!CT扫描或许会增加儿童患脑癌的风险
DOI: 10.1093/jnci/djy104
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的最新研究表明CT扫描竟然可能增加患脑癌的风险。
过去20余年CT扫描的使用率显著升高,CT扫描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率并改善疾病预后,但是CT扫描需要的放射剂量却比其他测试高。因此放射保护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小孩,因为他们会接受更高剂量的辐射,又对辐射相关的恶性疾病更敏感,同时出现可能的不良后果的潜伏期更久。
儿童和青少年受辐射引起的最常见的恶性疾病是白血病和脑癌。因此研究人员评估了儿童时期接受CT扫描带来的白血病和脑癌风险。研究人员对1979-2012年间接受过1次或者多次CT扫描的168394名荷兰儿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通过医疗记录获得了这些人的患癌记录和生存状态。他们调查了荷兰所有的放射科以确定参与者的资格。在荷兰只有医院可以进行儿科CT扫描。
结果发现总的癌症发病率比预期高1.5倍。不论是所有的脑癌,还是区分恶性和非恶性脑癌,患癌风险都与辐射剂量呈剂量相关的关系。最高剂量的组的患癌风险增加了2-4倍。研究人员发现白血病与辐射剂量无关系,而白血病起源的骨髓接受的辐射剂量本身也很低。
研究人员也表示这种过高的癌症风险可能是由于适应症的混淆,因为这类人群的CT发病率本身就偏高,这是由于CT扫描有时被用于鉴定脑癌风险相关的情况,因此孩子使用CT扫描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患脑癌的风险。
“关于低剂量医学辐射的流行病学研究仍然是个挑战。”该研究通讯作者Michael Hauptmann说道。“无论怎样,我们对这些数据的仔细分析以及其他研究的证据都表明CT相关的辐射会增加脑癌风险。谨慎控制儿科CT扫描、剂量优化是降低这些风险必需的。”
2.Nat Cell Biol:已知的生长抑制因子竟然可以促进致命脑癌
DOI: 10.1038/s41556-018-0126-z
压力对于肿瘤进化是不可或缺的,癌细胞的生存依赖于压力的调节。
而近日来自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领衔的一项研究就发现肿瘤相关的压力可以缓慢激活生物能量感受器AMP激酶(AMPK)。为了生存,癌细胞会劫持正常细胞中保守的一个调节AMPK的压力响应信号通路为肿瘤供能,相关研究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题为“AMP kinase promotes glioblastoma bioenergetics and tumour growth”。
通过对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种AMPK亚型在致命的人类癌症-恶性胶质瘤(GBM)中高表达。研究人员还发现抑制APMPK可以延缓病人来源GBM干细胞(GSCs)以及肿瘤的生长和活力。
在受压力(运动)的骨骼肌中,AMPK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REB1)一起激活,以促进葡萄糖代谢。研究人员发现致癌的压力会缓慢激活GSCs中的AMPK,并劫持AMPK-CREB1通路协调肿瘤的生物供能,主要通过转录因子HIF1和GABPA来完成。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成年小鼠可以耐受全身性清除AMPK,这表明使用AMPK抑制剂药物治疗GBM或许是一种新的选择。
3.Frontiers in Oncology & Neuro-Oncology:精准疗法治疗治疗恶性脑癌展现新希望
DOI: 10.3389/fonc.2017.00312
DOI: 10.1093/neuonc/nox181
最近,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的靶向治疗恶性大脑胶质瘤的方法。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euro-Oncology》杂志上。
"目前被诊断患有恶性大脑胶质瘤的患者平均寿命不超过15个月,即使接受了手术切除,放疗以及化疗等等"。该文章的作者,来自VTCRI的Zhi Sheng教授说道:"存活时间超过两年的患者中90%以上会出现肿瘤复发的现象,这些患者想要接受第二次手术治疗十分困难,而且复发的肿瘤对于放疗以及化疗都产生了耐受性"。
因此,目前对于这种复发性大脑胶质瘤的患者并没有有效的预防或者治疗的方案。
作者等人此前发现了对于胶质瘤细胞存活十分关键的20个基因,这些基因中一些能够编码调控细胞内外信号转导过程,因此,这些细胞的表达量可以作为预测胶质瘤复发的生物标志物。
"我们的研究表明恶性大脑胶质瘤患者中特定蛋白质表达水平较高的亚群其肿瘤的复发概率较高",作者说道。因此,患者们可以通过接受上述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检测,从而帮助预测胶质瘤复发的风险这些蛋白质不仅仅能够预测肿瘤复发的风险,而且能够作为攻击的靶点,为肿瘤细胞的杀伤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们发现,一类叫做PIK3C-beta的基因以及其表达产生的叫做p110-beta的蛋白质对于胶质瘤细胞的存活十分关键。通过设计药物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作者发现肿瘤细胞开始死亡。
对此,研究者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开发这一治疗方案,设计出更为精准的靶向该蛋白质的药物,联合传统的化疗与放疗的手段,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Neuro Oncology:组合型化学疗法能够显著提升致命性脑癌的治疗效果
DOI: 10.1093/neuonc/nox198
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脑胶质瘤往往意味着死亡,大部分患者确诊后的存活期限不超过5年。如今,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们通过动物水平的实验发现,在现有化疗手段的基础上加入化疗药物羟基脲能够显著提高动物的存活率,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euro-Oncology》。
在过去20年来,随着抗肿瘤药"替莫唑胺(TMZ)"在手术以及放疗中的普遍化使用,患者的存活率得到了大幅的上升(11%-27%)。TMZ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杀伤癌细胞的效果。然而,但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了这种组合型疗法后的存活期限仍不超过5年。其中主要原因是患者对TMZ的抵抗性逐渐上升。
大部分患者产生抵抗性的原因是一种叫做MGMT的酶发挥的作用,该酶能够修复由TMZ导致的DNA突变。事实上,通过检测MGMT基因上游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即该基因的表达活性),能够预测患者对TMZ的敏感性。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会激活MGMT,进而导致患者对TMZ产生耐受。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作者检测了另外一种药物能够解决TMZ耐受性带来的问题。通过对21种抗癌药物在18株胶质瘤细胞系中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只有羟基脲能够对所有的细胞株产生杀伤性,即使是对于TMZ耐受性的细胞来说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之后,作者在小鼠水平对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单独的药物都只能够起到中度的治疗效果,而结合了羟基脲与TMZ之后小鼠的存活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基于这些试验结果,作者认为这种组合型的疗法或许是治疗胶质瘤的新方向。
5.Nature:重磅级成果!科学家发现关键酶类的错误调节或会诱发白血病和脑癌
DOI: 10.1038/nature24294
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机体中负责分解食物中特殊氨基酸的关键酶类或许在脑癌和白血病发病上扮演着关键角色,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文章中,研究人员阐明了能量代谢和所谓的表观遗传学代码的关联,癌症干细胞的DNA标签能够帮助决定基因的活性,以及多种细胞功能,同时研究者还认为阻断该酶类的活性或许能帮助有效抵御癌症的发生。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恶性的血液癌症,其通常会在患者成功初次治疗后悄悄复发,而对疗法耐受的干细胞被认为是引发这种白血病复发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想通过研究理解这种耐药性产生背后的分子机制,他们对患者的样本进行检测,对比了AML干细胞及不具干细胞特性的白血病细胞中蛋白质组分的差异性。
研究人员发现,癌症干细胞中名为BCAT1的酶类水平较高,在癌症复发期间其水平依然会不断增加,因此研究者认为BCAT1或许和癌细胞对疗法耐受有关,有时候酶类BCAT1主要负责分解机体摄入食物中的特殊蛋白质,而研究者推测酶类BCAT1和恶性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BCAT1的过量产生会增加恶性脑瘤及乳腺癌的恶性程度。
随后研究人员通力合作阐明了BCAT1影响白血病干细胞对疗法产生耐受性的机制,还发现了此前并未发现的一种特殊过程,即能量代谢的关键分子或许也扮演着关键角色,此外,BCAT1还能够降低这种关键分子的水平,并且增加DNA分子化学标记的水平。研究者Simon Raffel博士说道,这些依附在DNA上的小型甲基化基团能够确定特殊基因是否被开启还是沉默,从而就会对所有的细胞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
在另外30%的AML病例中,研究者发现,其它酶类的缺失或许也会诱发相同的结果,其会增加促癌DNA甲基化的发生,AML被认为是一种基因改变的极端异常模式,然而甲基化的错误调节似乎是恶性疾病所共有的特性。最后研究者Trumpp说道,本文研究发现,BCAT1能够驱动AML干细胞和其它癌症干细胞出现促癌变的DNA甲基化发生,这或许就会后期开发新型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研究人员有望开发出靶向性的制剂来阻断该酶类的功能,从而促进DNA甲基化变得正常,进而降低癌症的扩散及其对疗法的耐受性。
6.Cancer cell:新实验模型揭示儿童脑癌的致病机制
DOI: 10.1016/j.ccell.2017.09.014
小儿恶性胶质瘤(Pediatric high-grade glioma)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一类主要原因。而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参与大脑发育的关键蛋白的突变。然而,由于可靠的动物模型的缺乏,我们抑制无法对这一疾病进行深入的理解。最近,来自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模型,能够准确地复制小儿恶性胶质瘤的病征,这一成果对于进一步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ancer Cell》杂志上。
小儿恶性胶质瘤是一类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恶性癌症。组蛋白3.3,即一个调节基因表达的DNA结合蛋白的突变被认为是该类癌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这类癌症的方法包括手术,放疗与化疗。但成功率一直不高”,该研究的领导者,Paolo Salomoni教授说道。
“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可靠的用于研究该疾病内在分子机制的动物模型”,Salomoni说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开发出一类能够准确反映这一癌症的病理特征的小鼠模型。我们的发现支持了以往对于组蛋白3.3突变导致小儿恶性胶质瘤发生的说法,而且这一突变的影响在胚胎发育时期就已经存在。这意味着这类癌症或许早在妈妈的子宫中机会已经发生”。
在这一研究中,作者通过遗传修饰的方式对小鼠组蛋白3.3进行突变。“这一模型将会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该疾病的发生,以及能够帮助开发对应的治疗方法”。
7.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 :“砒霜”可有效治疗脑癌
DOI: 10.1158/1541-7786.MCR-17-0397
不论是对于夏洛克.福尔摩斯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来说,砒霜都是推理小说中最常见的毒药。但目前我们渐渐发现,低剂量以及合适的给药方式能够使得这种天然毒性的物质变成抵抗癌症的有效武器。
若干年前,砒霜就已经被用于治疗一种罕见的血液癌症(APL)。如今,来自西北大学的研究者们则利用这种药物治疗多形性神经胶质瘤,即最常见以及最致命的大脑癌症。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我们的发现表明,对于一些多形性神经胶质瘤患者来说,砒霜是一种有效延长其寿命的药物,平均寿命能够延长三到四倍"。该文章的作者,来自TGen癌症与细胞生物学部的助理教授Harshil Dhruv说道。
目前神经胶质瘤患者的寿命仅有15个月,而最近三十年来患者的存活时间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据估计,每年美国境内有17000人死于大脑以及其它类型的神经系统癌症。
TGen最近从650种化合物中鉴定出砒霜可以作为治疗不同类型神经胶质瘤的药物。当时Dhruv博士将这一结果在会议上做了展示,也是此时他遇到了当时来自西北大学的研究生Jonathan Bell。Dhruv博士描述了砒霜对一种特殊类型癌症的治疗效果较差的事实,因此临床试验不得不搁置,但两人后来则发现另一类特殊类型的癌症对于砒霜的治疗十分敏感。
西北大学参与了当时两项临床试验中的一项,即检测砒霜与化疗、放疗手段联合使用对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影响。
下一步,作者计划开展一项临床试验以验证这一结果。
此外,研究者们还鉴定出了砒霜的另外两项优势:首先,砒霜体积很小,因此可以轻易地跨越血脑屏障。众所周知,这一屏障能够阻断很多分子的进入,也是很多脑部疾病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其次,砒霜在自然界中很容易获得,因此成本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