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高速发展,人民也是越来越享受发展带来的便利。可是有一个人群并没有充分的享受这种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原因。
原标题:盲人难行暴露公共服务短板
□戴先任
今年10月15日是第35个国际盲人节。目前。我国有1700多万视力残疾人,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个“黑暗中的行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很少能见到这些视障人士,甚至在我国广泛铺设的盲道上,也很少见到有盲人行走。(10月14日新华社)
我国视力残疾人群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虽然我国不管大中小城市,都铺设了大量便于盲人行走的盲道,但现实中很多盲道成了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比如,盲道设计在很多地段不符合规范,盲人常去的银行、医院、社区缺乏盲道,而一些高速公路旁等路段却又铺设了盲道;一些盲道铺设时纯粹是按照图纸作业,走着走着或会失去方向,或会走到危险的公路上,正像一些盲人说的“走盲道是作死”;还有很多盲道早就被挤占,有在盲道摆摊卖东西的,还有人把车停了上去。
盲道沦为“死路”,固然有设计者和建设者的错,但更折射出整座城市对残疾人关爱的缺失以及公共服务的短板。让“黑暗中的行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到温暖与尊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多做实事。比如,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应让盲道真正发挥作用,成为连接盲人与外部世界的畅通通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鼓励相关企业加强研发智能软件、无障碍操作手机等软硬件产品,让盲人也能在获取信息、生活服务等方面享受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