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与机体其他系统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系统一旦出问题,人体便会全面性地出问题。免疫系统出问题,可能是它失去工作能力,还有一种更可怕的情况,便是免疫系统对人体“叛变”乃至“倒戈一击”,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攻击——这种可怕的疾病就是红斑狼疮。
2019年3月,350名来自美国各州的红斑狼疮支持者聚集在美国国会山,他们请求国会能够给出更多的基金,支持红斑狼疮的研究和探索。同时美国2019国家红斑狼疮支持者峰会收集了超过4000封来自病人和支持者的邮件发送给518个立法办公室。会议中就“红斑狼疮研究的现状”,“新兴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可行性”和“红斑狼疮的防治”等主题进行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亚型,男女患病比例为1:7~9。中国患病率要高于西方国家,亚裔女性更是高发。发病原因至今尚未确定,大量研究表明和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等有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两侧面颊有水肿性红斑,鼻梁上的红斑常与两侧面颊红斑相连,形成蝴蝶状的皮疹。这不仅代表了病人的内部器官、健康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也影响了病人的外貌,影响病人的正常社交。
目前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炎药、抗虐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主要针对病症-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导致的炎症,但目前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案,所以治愈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原理
利用干细胞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项新兴的治疗方法,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治疗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前景十分可观。
首先,病人及红斑狼疮小鼠模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异常,表明病人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受损可能是造成疾病的原因之一。
同时,大量文献报道了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截止目前,在ClinicalTrials上注册的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试验有8项,而我国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走在了研究的前沿。
我国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是国内第一家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单位。
最近,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其中由南京鼓楼医院孙凌云教授等人完成的“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被陈虎、顾晓松和徐涛三位专家提名申报医药卫生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0年,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杂志报道了鼓楼医院孙凌云课题组首次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5例活跃进展期病人的治疗状况。回输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所有的病人临床症状上都得到改善,治疗过程中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事件。
2013年,博雅干细胞联合包括南京鼓楼医院、江苏大学在内的国内多家机构,利用来自胎盘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红斑狼疮,取得良好效果,并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4年3月,杂志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报道了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研究》。文章中入组了40位对常规免疫治疗无效或反应差的难治性红斑狼疮患者,利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进行移植治疗。
病人对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兼容性很好,无移植相关的副作用事件。病人的总体BILAG评分显着降低,特别是肾、造血系统、皮肤系统等评分。治疗过程中有几例病人出现复发情况,提示干细胞的回输可能需要多次。
2018年,昆明医科大学徐健课题组发表文章,分析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性,文章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上。文章共纳入8项研究,共213例患者,其中3项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可降低红斑狼疮疾病的活动评分,降低蛋白尿水平,改善补体水平。尽管需要进一步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但目前的数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有效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症状。
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能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里非常具有利用价值。目前的临床数据表明干细胞移植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改善红斑狼疮病人的症状,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