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关于NSCLC的二线治疗要不要检测PD-L1的水平的分析
关于NSCLC的二线治疗要不要检测PD-L1的水平的分析
时间:2019-03-29 15:31:34  作者:高冀  来源:健康界
随着免疫疗法新药获得中国大陆审批进入市场, 肿瘤免疫疗法成为医疗界的“网红”。随着对这种治疗方法认识的加深,国内医疗人员在应用中渐渐有了一些困惑,例如利用PD-1抗体治疗肿瘤前一定要检测肿瘤内PD-L1的水平么?
  随着免疫疗法新药获得中国大陆审批进入市场, 肿瘤免疫疗法成为医疗界的“网红”。随着对这种治疗方法认识的加深,国内医疗人员在应用中渐渐有了一些困惑,例如利用PD-1抗体治疗肿瘤前一定要检测肿瘤内PD-L1的水平么?
  诚然,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证明PD-L1水平可以预测免疫治疗效果,但我们又无法否认一点,那就是同时存在着一些研究证明PD-L1并不能很好预测免疫治疗的效果。
  那么PD-L1之于免疫治疗,究竟为何种关系?
  其实单单从癌细胞利用PD-L1/PD-1通路抑制T细胞活性的机制来看,PD-L1理论上应该是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优秀标志物。

PD-1抗体的作用机制(nobelprize.org)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Suzanne L. Topalian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2008年发起的小规模晚期癌症二线治疗临床研究就证明了这一点。
  从研究团队2012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研究论文来看,PD-1抗体的治疗效果确实与患者肿瘤组织PD-L1表达水平有相关性,表现为:PD-L1阳性(PD-L1≥5%)的患者有36%响应PD-L1的治疗,而PD-L1阴性患者对治疗没有反应。
  不过,由于这个研究规模小,只有几十名患者,而且还包括了前列腺癌、肾癌、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4个癌种,所以仅基于这个结果我们不能认为:癌症患者在接受PD-1抗体治疗前,应该去做个PD-L1检测。
  真正有参考意义的研究是耶鲁大学医学中心Scott Gettinger研究团队2009年启动的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CA209-003。这项研究也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迄今最长的随访研究。
  截止2013年,研究人员一共收治了129名多次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些患者被分为三组,分别接受1、3、10 mg/kg的PD-1抗体Nivolumab治疗。中位随访时间是58.25个月,几乎就是5年,在不考虑药物剂量的情况下,所有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16%;单独来看,3mg/kg组的患者表现最亮眼,5年生存率高达26%!要知道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5年生存的历史数据只有1%-8%。
  研究人员还发现,患者的生存时间与PD-L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如果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超过50%,那么5年生存率高达43%。
  不过让研究人员感到意外的是,那些PD-L1<1%的患者而言,5年生存率竟然也有20%,那些没检测PD-L1水平的患者,也有10%的生存时间超过5年。

  在PD-L1水平低于1%和没检测的患者,有30%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5年,实现临床治愈,更让人意外的是,虽然PD-L1<1%的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不如PD-L1≥50%的患者群体,但PD-L1<1%的患者一旦获益,他们的总存活时间(OS)一点儿都不比PD-L1≥50%的患者差。

  一旦从治疗中获益,PD-L1水平低于1%和没检测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比肩PD-L1阳性患者,那些响应了PD-1抗体治疗的PD-L1<1%患者,不仅总生存期长,而且他们的持续缓解(DOR)也能与PD-L1≥50%的患者比肩。
  这个结果对于缺少有效二线治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是非常宝贵的。遗憾的是,
  PD-L1水平并不能预测患者的持续缓解时间。至于原因,我们放到后面一部分讲。

  持续缓解时间超长,看吧,PD-L1的预测效果就是这么让人捉摸不透。
  类似的效果,我们也可以从2015年公布的CheckMate-057的试验数据中见到。PD-L1表达水平低于1%的阴性患者也能从PD-1单克隆抗体治疗中获益。那些响应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患者,中位持续缓解时间(18.3个月)不仅是多西他赛化疗的三倍多,而且还与PD-L1阳性的患者旗鼓相当。

  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与PD-L1阳性的患者旗鼓相当,同样,在2017年公布的CheckMate-017/057随访2年Pool分析数据也显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无论PD-L1表达与否,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的2年总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化疗。
  PD-1/PD-L1抗体明明是阻断癌细胞通过PD-L1抑制T细胞活性的,怎么PD-L1表现的好像与它无关似的?
  PD-L1为什么不能准确的预测免疫治疗效果?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啊,虽然PD-1/PD-L1抗体分别是靶向PD-1和PD-L1,看上去和靶向治疗非常类似,但是和靶向治疗不同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起作用的原因科学家仍知之甚少。
  尽管大量的研究证明杀伤性T细胞在中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影响的不仅仅是T细胞,还包括调节性T细胞,巨噬细胞,辅助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等,它们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或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不仅如此,我们甚至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之后,T细胞究竟是如何在体内杀死癌细胞的都没搞清楚。
  至于靶向PD-1/PD-L1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何会对不少PD-L1阴性(一般指的是PD-L1<1%)有效,效果还那么持久?
  很多科学家认为,背后的原因之一应该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我们简单的认为PD-L1阴性就是肿瘤组织里没有PD-L1,其实不是这样的,阴性和阳性之间有一条线,在研究早期,这个线是5%,现在一般是1%。这就意味着肿瘤组织里面其实是有PD-L1的,只不过较少,或者分布不均匀。
  就是这不起眼的5%或者1%,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处理下,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免疫治疗的这个特点,与靶向治疗的基因检测通过有无判断疗效,是全然不同的。
  我们都知道,免疫系统是非常复杂的,肿瘤组织也是,当二者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复杂系统”或者“混沌系统”。这种混沌的状态,导致免疫系统对初始条件高度敏感,即使是很多无法检测到的微小差异,也会对下游产生巨大的效果。
  对于那些PD-L1阴性,且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反应的患者而言,很有可能就是在他们肿瘤的某一个角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干扰了那不到1%的PD-L1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的免疫级联反应,并波及整个肿瘤,最后产生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此外,免疫系统还有很厉害的一招是:战火一旦燃起,随着免疫应答的扩大,一些细胞毒性T细胞就会分化为成熟的记忆T细胞,即使在原始的抗原刺激不存在的情况下,这些细胞依然能够提供长期免疫记忆保护。
  这或许正是CA209-003中接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持续缓解的原因。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突变负荷、T细胞亚群、肠道微生物丰度、特定基因的突变和拷贝数等等,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有相关性。
  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干预的确实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想仅仅依靠PD-L1水平预测免疫治疗效果,显然是不够的。
  除了上面那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些检测时操作层面的因素也影响了PD-L1的预测能力。
  例如,以PD-L1免疫组化作为生物标志物存在一些缺陷:采用细针穿刺活检等获得的小活检样本可能漏检某些肿瘤;患者个体的PD-L1表达水平可随时间的推移或解剖部位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既往治疗可能改变PD-L1的表达;某些抗体检测PD-L1表位可能不稳定;用于检测PD-L1的抗体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和特异性;PD-L1可表达于肿瘤微环境内的多种细胞类型。
  各种检测方法判定的PD-L1水平不一致率高达50%。此外,有研究表明,PD-1/PD-L1检测的假阳性高达42%,假阴性高达28%。
  上述因素交织在一起,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PD-L1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
  PD-L1,测还是不测?
  虽然我们在上面介绍了PD-L1不是一个优秀的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的标志物。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抛弃PD-L1,毕竟在有些情况下,PD-L1水平检测还是很有用的。
  无论是CA209-003的数据,还是CheckMate-057的试验数据,我们都能看到不小一部分PD-L1阴性患者,以及没有检测PD-L1水平的患者,对PD-1单克隆抗体的治疗都表现出持久的响应,有些患者的持续缓解时间甚至接近6年。
  实际上,FDA在批准PD-1单克隆抗体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时,也并不要求检测PD-L1的表达水平。也就是说,无论患者有没有进行过检测,都可以直接在二线接受治疗。
  去年,由肺癌大牛吴一龙教授等学者主持,入组患者近90%来自中国的CheckMate-078试验详细的数据结果发布了。从这个试验中,我们不难看出,PD-L1阳性患者确实生存期获益更大,达到了4.4个月,但阴性患者也同样体现了明显的获益趋势。

CheckMate-078试验详细的数据
  国内与国外每一种商用抗体均有相应的配套平台、固定操作流程与规范相比,我国 PD-L1检测具有检测平台不一致、操作方法不一致、使用的检测抗体不一致、报告内容不一致的特点。
  因此,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要不要检测PD-L1水平这个问题,基于上面的信息,大家心里肯定已经有个明晰的判断了:一线治疗需要;二线治疗不需要,如果检测了的话,也无妨,无论阴性还是阳性都可用药。
  如果说的更简单一点儿,其实患者用药之前要不要检测PD-L1水平,是由临床研究本身的结果和入组人群要求决定的。
  所以FDA批准的时候,才要求单药治疗的时候必须有PD-L1的伴随检测。为啥呢?因为没有PD-L1低于50%的数据,治疗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FDA就不建议PD-L1水平低于50%的患者用药。
  综上来说,为了保证疗效,临床治疗时根据应该和临床试验时形同。
关键字:免疫疗法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