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的学名肺尘埃沉着病,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会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使肺部失去弹性,收缩和扩张都变得非常困难。尘肺病是我国的头号职业病,占所有职业病的80%以上。尘肺病的死亡率高达22.04%,发病率年增长幅度高达39%。
目前,针对尘肺病人的治疗主要在于维持现状,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唯一的希望就是有匹配的肺进行肺移植——但肺移植目前数量上很少,2018年,全国一共实施的肺移植手术共计约250例,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
2018年11月,国内首个干细胞治疗尘肺病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会上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学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利用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大鼠模型上治疗尘肺安全有效。
临床实验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干预治疗尘肺能减轻肺组织炎症、减缓尘肺结节形成;细胞性结节有所减少、正常肺泡结构增多;肺部弥漫性云雾片状影范围有所减少,密度减轻,肺纹理增粗减轻,肺野清晰度增加等。在安全性检测中,各项指标均无特殊异常、各组数据亦无统计学显着差异。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具有来源广泛、不限于配型、多向分化以及免疫调节等特点,在多个疑难病症的治疗领域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或许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为尘肺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前,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试验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有50例,涉及肺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等疾病。
临床前的实验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包括支气管上皮细胞在内的不同肺部细胞类型,再生支气管结构、修复肺气肿、减少炎症。但目前情况下,利用干细胞治疗慢性肺阻等肺部疾病需要在病患适应范围、何种干细胞回输、治疗时间、剂量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探索。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探索正让患者受益
下面我们看看这几项利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试验,病人部分受益于干细胞治疗,或许能提供改进干细胞治疗的新思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通常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或肺泡异常,导致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2013年,美国UCLA的团队发表了他们利用异基因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即Osiris公司的Prochymal产品)治疗慢性肺阻的治疗效果(NCT00683722)。共入组62名中度到重度慢性肺阻病人,随机分成接受静脉回输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组和安慰剂组,随后接受为期2年的回访。治疗组没有出现回输毒性、死亡或者严重的副作用事件,这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非常安全,病人接受程度很高。在随访期间,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显着降低COPD病人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显着改善病人系统性炎症的病症。
2016年,Lung Institute(LI)发布了针对使用自体来源的干细胞治疗COPD的效果分析。报告中分析了100位COPD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体细胞的回输治疗。接受干细胞治疗后,82%的病人其生命的质量得到提升,48%病人肺部功能测试提升10%以上。
2018年,国内利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实现重大突破,同济大学的左为和东方医院的任涛主任所主导的“人自体支气管基底层细胞(肺脏干细胞)移植治疗间质性肺病临床研究”。该项目中所使用的干细胞是从病人支气管内分离、扩增并用纤维支气管镜无创移植回患者的病灶处。先期对两名支气管扩张患者进行干细胞治疗,经过3-6个月后,干细胞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完成了对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移植一年之后两位患者均自述咳嗽、咳痰和气喘等症状出现改善。
2018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报道了利用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RPF)的观察结果。入组病人8例,通过支气管镜对肺纤维化病灶部位灌洗并单次注入间充质干细胞。8位患者均能够耐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随访观察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6例患者自述气促、咳嗽等症状有所好转,CT肺密度下降,说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安全,耐受性好;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肺纤维化密度。
呼吸不畅不仅会让患者的生活大打折扣,时间久了更是会恶化为不可治愈的疾病。目前尘肺病、慢性肺阻、肺纤维化等慢性疾病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
干细胞疗法的深入研究,相信在未来,可以为慢性疾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