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吗啡(Morphine,MOP)是阿片类毒品一种,在鸦片中的含量为4%-21%,平均10%左右。化学名称17-甲基-4,5α-环氧-7,8-二脱氢吗啡喃-3,6α-二醇。化学式为C17H19NO3,分子量为285.34,以口服形式为主。1806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首次将其从鸦片中分离出来,并使用希腊梦神Morpheus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吗啡。其衍生物盐酸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剂,有极强的镇痛作用,而且它的镇痛作用有较好的选择性,多用于创伤、手术、烧伤等引起的剧痛,也用于心肌梗死引起的心绞痛,还可作为镇痛、镇咳和止泻剂;吗啡的二乙酸酯又被称为海洛因。但其最大缺点是易成瘾。这使得长期吸食者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对吗啡产生严重的依赖性,造成严重的毒物癖,从而对自身和社会均造成极大的危害。
可以说,吗啡及其衍生物是临床解除剧烈疼痛的主要药物,全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强效镇痛剂。哌替啶止痛作用较吗啡弱,镇痛时间短,仅2.5~3.5h,体内代谢物去甲哌替啶t1/213~14h,反复使用易蓄积而产生中枢神经兴奋作用,且注射给药可致局部炎症和组织硬结,因此不宜用于需长期用药的患者,但提倡对重度疼痛病人使用。
再生医学网了解到,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马兰团队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吗啡能协同激活大脑皮层中两类不同的中间神经元,造成抑制性神经环路的持续失活,从而揭示了吗啡等成瘾性药物产生强烈奖赏和依赖作用的神经机制。近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
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其同时也能产生强烈的奖赏作用(欣快感),因此会导致成瘾甚至滥用。研究表明,吗啡等阿片类药物通过激活细胞表面的阿片受体而发挥作用。脑内大部分神经元是兴奋性神经元。以往的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给药后,可引起兴奋性神经元形态和功能可塑性的长期改变,这被认为是其药理作用和成瘾的基础。然而,大脑皮层中还存在中间神经元,虽然在数量上只占神经元的一小部分,但其所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在调控兴奋性突触传递和环路整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功能异常将导致精神疾病。
马兰团队研究发现,吗啡能激活PV中间神经元上的μ—阿片受体,直接减弱对兴奋性神经元的抑制。同时,吗啡还通过激活SST中间神经元上的δ—阿片受体,增强其对PV神经元的抑制,进一步削弱PV对兴奋性神经元的抑制。马兰表示,这一研究首次揭示了吗啡通过作用于两种中间神经元上不同的阿片受体,协同调控抑制性微环路,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削弱前边缘大脑皮层对兴奋性神经元的抑制性输入,使其持续去抑制,从而产生异常强烈奖赏作用的机制,并为研发低成瘾性阿片类镇痛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之,吗啡是全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强效镇痛剂,具有强大的医学价值。
再生医学网将持续关注相关研究进展。
(备注:部分文字源自中国科学报。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