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8日,是第22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宣传主题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以促进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为重点,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指导群众做好自我血压管理,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以下,
再生医学网小编特别为您分享一些关于高血压防治的知识。
一、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提倡使用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进行有规律的家庭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值判断标准不同于诊室血压,家庭血压读数≥135/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流行与危害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目前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三、定期测量血压
1.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血压变化。
2.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经常测量血压。
3.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
4.积极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和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5.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四、高血压的预防
1.坚持运动: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2.限制食盐摄入: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3.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调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4.少吃快餐:尽量在家中就餐,可利于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
5.戒烟: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五、高血压的治疗
1.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降压治疗要达标。
2.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低至60mmHg者应谨慎降压。
3.大部分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不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
4.大多数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控制不佳者应及时就医。
六、高血压管理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及随访管理。国家已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认真遵医嘱服药,经常测量血压和复诊,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风险。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7亿人患有高血压。但此外,近年来冠心病、脑中风等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70%的心梗与50%的脑中风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诊断治疗也很容易,可怕的是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中风,其发生的概率是正常血压人的7.76倍。遗憾的是,多数人却不知道自己的高血压状况,从而让这个“沉默的杀手”照常“运转”,最终诱发疾病威胁生命。
规范化的治疗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至关重要。而在中国,每五个高血压患者中,只有两人获得了降压治疗,不能就近获得负担得起的高质量的降压治疗,是高血压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干细胞对治疗高血压以及高血压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都有很好的效果。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之为“万能细胞”。血管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所构成,内皮细胞为血液流动提供光滑的平面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2等,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当血管的内皮细胞受损脱落或功能缺陷时,血管中的血小板就会产生堆积,并且内皮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的数量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血栓以及高血压的形成。干细胞可以产生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血管的功能,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还可以产生足量的一氧化氮、前列环素2等多种活性物质,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的功能。干细胞还可以新生血管平滑肌细胞,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恢复血管的顺应性,增强血管功能。据报道,澳大利亚等国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中风患者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有效减少脑部损伤,同时还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此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中风》杂志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它能分化成许多种组织细胞。可向多个方向进行分化。它在骨、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肝、内皮和心肌等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有研究从人脐带中分离出MSCs,且细胞含量、增殖能力优于骨髓MSCs,免疫原性比骨髓MSCs低 ,并且具有取材方便,无伦理学争议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此项临床研究中,中风1.5小时后移植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迅速进入大脑受损区域,缓解炎症并减少神经细胞死亡,而且在中风1至3天后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仍然能加快康复过程,改善机体的功能恢复状况。不仅澳大利亚等国的这项研究表明了干细胞对于中风的作用,截至目前为止,在clinicaltrials.gov上登记注册的干细胞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共计47项,都用临床研究数据表明了干细胞作用于中风所取得了重要进展。干细胞为未来医学提供一种新的可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临床科研的不断突破,小小的干细胞将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福祉。
(备注:部分文字源自新华社、百度。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