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重磅消息:科学家首次实现体内3D打印人耳
重磅消息:科学家首次实现体内3D打印人耳
时间:2020-06-12 12:17:13  作者:lfy  来源:生物谷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科学进展》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中国四川大学苟马玲及其同事已经证明,这些身体组织可以在体内进行3D打印——至少在老鼠身上是这样,因而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这项技术有可能在不需要手术的情况下制造新的耳朵或人体的其他部位
  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兴技术”——3D打印技术被成功应用于各行业各领域。特别是在医学领域,3D打印技术更是展现出其神奇的魅力,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定制人体的“新零件”。常见的包括颌骨、肋骨和脊柱等等。但在软组织的打印方面,该技术仍存在些许不足。
  
  不过,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科学进展》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中国四川大学苟马玲及其同事已经证明,这些身体组织可以在体内进行3D打印——至少在老鼠身上是这样,因而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这项技术有可能在不需要手术的情况下制造新的耳朵或人体的其他部位。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首先将一种由水凝胶颗粒和软骨细胞组成的“生物墨水”注射到老鼠背部。接下来,他们用近红外光在墨水上投射出耳朵形状。光使水凝胶颗粒粘在一起,层层发展成耳状结构。
  在接下来的1个月里,软骨细胞在水凝胶结构的周围生长,最终形成类似于真正的人类耳朵的软骨结构。这期间,小鼠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炎症或其他副作用。
  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瓦坎蒂鼠”实验也曾让老鼠的背上长出了一个“人耳”,但它是通过在皮肤下植入一个预先制作好的携带软骨细胞的塑料支架实现的,而不是直接在现场3D打印支架。
  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新技术可以用来为那些患有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人重建新的耳朵,这种疾病会阻碍耳朵的正常发育。“我们正在努力改进这项技术,以便将来治疗人耳缺陷。” 苟马玲表示。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 Derek Rosenzweig说,这种非手术3D打印技术也有可能用于修复鼻子、手指、脚趾或肘部受损的软骨。他说,相比之下,髋关节和膝关节深部软骨缺损可能更难修复,因为近红外光通常只能穿透人体皮肤约2厘米。
  通过上述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体内进行3D打印有着诸多优势,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医学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模式。再生医学网认为,相信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善,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人体的大部分器官或许能够通过3D打印来获取足够的“备份”。
关键字:3D打印,3D打印耳朵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