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智能数字人 照片中的商汤数字人是运用AI深度学习能力,通过对真人的大量会话表情和动作学习,生成的人物形象。她可在许多场景替代真人进行服务,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还会自动寻找远程客服的帮助。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国内医疗行业步入了规范的快车道,要让智慧医疗应用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大健康时代已经全面来临,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健康领域已成为大势所趋。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方,也是医疗健康产业最为广阔的市场之一。AI技术赋能医疗健康将改变医疗手段,甚至是医疗模式,给未来医疗技术带来深刻变化,是未来医学创新和改革的强大动力。在近日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多位国内外学者在演讲中描画了人工智能现在和未来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数据说
人工智能在全球的市场规模,2018年约为1175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增至26490亿美元,2022年约为39230亿美元。
2020年~2028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医疗保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05%,主要聚焦临床测试、个性化医疗、实时诊疗系统等。
目前与健康有关的应用程序超过16.5万个,全球用户超过5亿。
201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在安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覆盖范围超过50%,在医疗领域只有0.4%。但从需求看,医疗却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是交通、教育等。??新冠疫情期间,约3900万人使用一种名为Grace的机器人对自己的症状进行评估。使用了该服务的多数医疗机构表示,其急诊部和远程医疗服务的就诊或问询数量降低了至少30%。
智能技术的安全应用令人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首席信息官Bernardo Mariano: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我们必须留出空间来讨论与技术使用相关的现实生活和伦理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制定全球数字健康战略,它提出了一个旨在规范和评估人工智能、数字健康医疗设备的框架,供会员国实施。为实现全世界共享互联网的愿景,我们要确保正确使用人工智能,不仅限于医疗健康领域,还包括资源均等和患者隐私等。
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局副局长,Reinhard Scholl: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负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一个专门机构。大约20年前我们就开始关注电子医疗标准化,制定了大量的规范和标准。目前我们最令人兴奋的一项工作是为医疗领域的AI模型开发基准框架,这也是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开展的一个项目。具体来说就是确保医疗领域中AI模型的安全性。我们开发了一个平台用于评估AI模型,评估结果会发布在公共排行榜上。平台上聚集着世界上最权威的各大机构,同时各国的监管机构会对该程序进行审核。我们的这项工作,得到了美国、欧盟和中国监管机构的支持,目前平台上已经有20个AI应用,涉及疫情监测、结核病管理、心血管疾病管理等。
SAP全球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Klein:新冠疫情危机又一次证明了转型为智慧企业的必要性,每个人都开始意识到,数字化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备项。那些已经在使用创新技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不仅在危机前更具韧性,而且在这次疫情期间也更具韧性。中国拥有所有国家中最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战略,并为该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最多的资源。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Peter Lee:管理、共享医疗数据涉及政策、技术标准、操作性、隐私性和安全性等许多问题。尽管我们得到了数据,但我们也遇到了诸多挑战。表面看我们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但它们几乎总是处于格式不兼容的孤岛中,同时又被锁在规则复杂的迷宫里,这让我想起了塞缪尔·泰勒·科尔里奇于1798年写的那句诗“到处都是水,却无一滴可饮”。
医疗技术初创公司的失败,是当今医疗行业令人心痛的事情之一,其中许多公司能够提供出色的产品,但由于缺乏数据,无法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功能。而当下新冠疫情让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去4个月的进步甚至超过了以往4年。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联合国大会第56届会议主席、前韩国总理韩升洙:纵观历史,人类不时遭受到各种恶性传染病的折磨。历史上能够与新冠病毒相提并论的恶性病毒是1918年~1920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共造成超过5000万例的死亡;更具悲剧色彩的是在14世纪暴发的鼠疫,在欧洲1亿的人口中导致2500万例死亡;还有艾滋病,自1981年至今,已有超过2500万人因艾滋病丧生……
当前我们正处于第4次工业革命之际,新冠病毒正在攻击人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比祖先更幸运,因为新兴技术或许能够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帮助我们有效对抗新冠病毒。
2020年6月22日,伦敦金融时报公布了100家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发挥较大作用的公司。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由于自我隔离和社会封锁,2020年是较为惨淡的一年。但一些寻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制药公司以及技术巨头则发展很好,这其中包括几家深化了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中应用的公司。
据估计,如今与健康有关的应用程序超过16.5万个,这些应用程序的用户超过5亿。使用这些数据和应用程序,可以为疾病诊断治疗、卫生医学研究提供新方法,有些可能对预防和消除某些疾病有所作用,因此医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应用程序。
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平台中涵盖的个人数据可能出于其他目的被重复使用或出现转让的危机,使患者的隐私受到侵犯,这可能是最不利于人工智能用于健康方面的因素,它需要引起研发者和使用者的关注和防范。
中国智慧医疗规划十年蓝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集结了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7大学部、26位院士智慧的中国工程院“健康中国”智慧医疗生态体系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智慧医疗战略项目”)近日正式启动。这一项目将以智慧医疗生态体系发展为着力点,将聚焦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传染病应急防控、健康医疗大数据、健康管理、养老、医联体、健康科技创新等九大重点工程,研拟“健康中国”智慧医疗生态体系规划,绘制我国智慧医疗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清华大学智慧医疗团队,应用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紧急研发出“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其中包括居民个人自测评估、社区疫情智能防控、智能分诊、智能诊断、智能移动生理参数监测、远程多学科协同诊疗和智能康复护航等7项智慧医疗产品,已在湖北成功部署应用,成为科技抗疫的“新武器”。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健康医疗是21世纪第一大产业,需要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大力凝聚社会资源,重视交融人才培养,提升产业发展积极性,革新中国医疗业态。中国工程院支持开展智慧医疗系统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研究,期望本项目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前瞻的建议。
医学需要人工智能做什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副理事长金征宇:和四十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们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发展。但同时,人口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它们给社会尤其是医疗行业带来很大负担。
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看,相对患者需求,医务人员的总体数量仍远远不够,同时大部分医疗资源还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少数大医院,因此在基层卫生机构,医患的供需矛盾格外突出。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在保证临床诊疗安全性的前提下,容易使用且兼具应用多样性。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省人、省时、省力。
从患者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应该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快、更准确、更规范的临床诊疗。因此,在医疗保健方面,医患双方对人工智能的需求都是非常广泛的,包括疾病的探测、手术机器人、临床决策等。
以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为例,它涵盖了影像分析、病理分析、病历分析、虚拟助理等多个方面,为医生创建了一个交流平台,使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得以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得到解决,让医生的工作能够更轻松,工作效率也更高。
从患者角度看,理想的智慧医疗应该能够贯穿到整个诊疗流程中,为他提供帮助。从产生症状到问诊,从做一系列检查到检查结果的分析和提供处理意见,以及到治疗后,预测患者何时可以出院,出院后要怎么随诊等。
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临床需求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由于医学的特殊性,人工智能在医学应用还存在着很多伦理问题、隐私问题、信息安全问题,这都需要一系列的工作来逐步解决,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未来,通过人文和科学的结合,人工智能可以给医学插上一对理想的翅膀,为我们的科学和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人工智能可为医生减负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Peter Lee:如今的医疗诊断记录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但问题是这种数字化带来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医生和护士身上。多项研究表明,临床医生要花费超过40%的工作时间在计算机数据录入上,这种创建临床文档的负担,是医生过劳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与Nuance携手开发的一款软件,能够聆听并观察医患之间的对话,然后自动构建绝大部分的诊疗记录。在早期的尝试中,医生对它的满意度极高,患者对于有机器聆听并帮助医生也给予了良好的信任。
临床科研也是医生的主要负担之一。现在每天仅在PubMed上发表的论文和摘要就超过了4000篇,远远超过任何人或团队的消化吸收能力。
借助AI机器阅读技术,我们开发了Hanover,它能够阅读所有论文,并制作全面的知识图谱。这种知识图谱可用于协助决策制定,例如它曾被一些癌症中心用于癌症诊断、治疗。现在随着新冠病毒研究,临床试验的爆炸式增长,针对新冠肺炎研究的最新版将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备注: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