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互联网+医疗” 促进智慧医疗发展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互联网+医疗” 促进智慧医疗发展
时间:2020-08-31 09:25:14  作者:Annie  来源:医疗电子
疫情发生以来,健康码、线上诊疗、红外测温仪等逐渐被大众熟知,它们共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智慧医疗”。此外,近年兴起的网上挂号、APP端化验单、电子病历、导诊机器人等无一不是医疗的智慧化。


  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MED,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疫情发生以来,健康码、线上诊疗、红外测温仪等逐渐被大众熟知,它们共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智慧医疗”。此外,近年兴起的网上挂号、APP端化验单、电子病历、导诊机器人等无一不是医疗的智慧化。
  然而,这些新技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普及。许多基层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养老机构依旧采取排队领号、手写处方、纸质病历等传统服务模式;即便是建立了患者电子病历库的医院,彼此间也没有互通数据,成了一座座“信息孤岛”。因此在多数患者眼中,“智慧医疗”只是不接地气的抽象事物。
  2014年阿里健康成立后,腾讯、百度、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互联网+医疗”,由此推动了智慧医疗第一阶段的发展。第二阶段是“AI+医疗”。
  问题在于,巨头们的互联网医疗布局集中在医院系统,对区域卫生系统和家庭健康系统的覆盖明显不足。
  以布局最为全面的阿里为例,其互联网医疗产品矩阵中,仅健康科普、问诊挂号、医药B2C等诊前服务或辅助诊疗服务能够触及区域卫生系统和家庭健康系统。而在医院系统方面,阿里则布局了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省市级互联网医院平台、医生培训、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诸多产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侧重医院系统”布局,其实是在撬动医生资源,以传统“医带患”模式获取用户,从而进入医药流通和院外服务领域。这一布局,对医院乃至政府撬动力度有限,因此互联网巨头提供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诊前和辅助诊疗环节,大量患者资源封闭在传统医疗体系内,难以被触及。
  此外,还有大量患者“小病小灾”选择“就近看病”,进入了区域卫生系统和家庭健康系统。医院、区域、家庭“三大系统”内患者都难以触及,这就导致了互联网医疗用户渗透率并不高:2020年5月互联网医疗活跃用户达4135万人,同比涨幅高达38%,但全网渗透率仅为4%。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广大患者认为智慧医疗“不接地气”。
  不仅是互联网巨头,当下整个医疗服务供给也基本集中在综合类医院,与“分级诊疗”改革导向严重背离。
  分级诊疗强调,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2015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亿人次,其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占比分别为19%、15%、3%和56%;而到了2018年,总诊疗人次增长到83.1亿人次,上述占比分别变为21%、15%、3%和53%。
  分级诊疗“徒有其形,未得其实”,三级医院仍人满为患,基层医院则门可罗雀。推动患者流量下沉,必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对渠道,必定可以为普罗大众带来更切实的智慧医疗服务。
  再生医学网相信,在未来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更加深入应用,智慧医疗也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备注:图片源自网络。)
关键字:互联网医疗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