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医学网小编读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中心赵艳花的一篇好文,特分享给大家: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发布,明确了医学研究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全社会已经意识到,面对科技创新的时代要求,需要加快推进医学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医学科研诚信行为,强化医学科研机构科研诚信监管责任。而面对新情况和新挑战,医学科技工作者应以更高的科学道德标准和规范要求自己。
医学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应当符合学术规范,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在生物医学领域动辄遭遇撤稿,其中近半涉及图片不当使用。相关部门应以查处有关事件为契机,推动医学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同时,公开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调查的透明度、公信力,对于其他科研人员而言,也是一次警示学习的机会。
该规范强调医学研究要牢固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医学科研人员和医学生虽然都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但不少人对具体的生物安全操作并不太熟悉,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较弱,甚至违反规定、触犯法律而不自知。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和单位应加强内部生物安全教育、培训与指导,并完善制度。医学科研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应规定,严格选用合格的动物进行实验,科学合理使用、保护和善待动物。
该规范还提出,成果推广和科普宣传要真实可靠。当前,科研界与公众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一些医学科研进展和成果广受关注。这就要求医学科研人员在成果推广和科普宣传中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尤其在公布突破性科技成果和重大科研进展时,不故意夸大技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不隐瞒技术风险。医学科研科普团队要把深奥的道理向公众说明白,既要形象又要科学,要在自己熟知的范围内做知识传播工作,力图以中性的立场发布信息。
医学科研活动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科研诚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当下,应通过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使医学科研诚信贯穿知识生产的全周期,从而切实有效地推进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备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