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疗法作为再生医学的重要分支,自问世起就受到了科学家们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疾病及遗传罕见病的临床治疗当中。但由于干细胞疗法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想要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医学还有待时日。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附属医院的研究者们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secretion profil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reating human diseases”的综述性文章,在这篇综述中,研究者总结和讨论了对MSCs分泌行为和细胞内通讯的理解的最新进展,这说明了它们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的潜力。
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具有良好特性的MSCs现在可以从多种器官(如骨髓、牙髓、胸腺、肌肉、胰腺和肺)分离和体外培养。根据国际细胞治疗学会发布的定义人类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最低指南,分离的细胞通常CD105、CD73和CD90呈阳性,而CD45、CD34、CD14或CD11b、CD79α或CD19和MHC II类呈阴性。此外,这些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具有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或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潜能,并具有可塑性黏附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功能
MSCs的植入通常受到损伤部位周围严密的组织结构的限制,在损伤部位,同种异体细胞经历细胞死亡或被常驻细胞吞噬。
间充质干细胞是如何发挥其修复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已被广泛研究。在皮肤切口处,MSCs培养上清不仅能增强角质形成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功能,还能吸引巨噬细胞进入创面愈合过程。鉴于MSCs的旁分泌功能在组织修复中的重要作用,在同种异体细胞与组织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中,MSCs分泌的成分和分子基础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
MSCS释放的主要因素
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特性包括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很大一部分生物活性因子被囊泡包裹起来,以供外部传播。大多数分子通过经典的胞吐融合机制排出细胞外,而另一种转运涉及蛋白质的直接膜转运。事实上,关于
MSCs细胞内分子组装和跨膜转运机制的报道很少。
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治疗难治性免疫紊乱、组织变性或组织损伤等疾病。对MSCs在不同条件下合成的介质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免疫调节功能和修复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干细胞类型,凭借其强大的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的性能,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性疾病临床治疗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随着科学家对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深入,我们将全面“吃透”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