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深度探讨:人体类器官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应用
深度探讨:人体类器官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1 09:56:26  作者:lfy  来源:生物谷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盘点总结了人体类器官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应用成果。
  在过去,科学家们进行医药实验,其研究对象多为小鼠、白兔等小型哺乳动物。不过此类实验均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过于残忍、实验结果失准等。万幸的是,随着干细胞技术的问世,特别是类器官技术的推广应用,让科学家们找到了更加合适的实验对象。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盘点总结了人体类器官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应用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精彩内容,让我们一睹为快!
  人类3D类器官系统的出现,现在可以非常详细地观察干细胞的形态来源,维持和分化类似于初级组织,增强了研究人类生理学和发育阶段的可能性。由于它们与原始器官相似,并携带人类遗传信息,患者来源的类器官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前药物测试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目前被用于个性化、再生医学、基因修复和移植治疗。
  近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在体内器官中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模仿器官的类器官。本文综述了脑、视网膜、肾、肝、肺、胃肠道、心脏、血管和多谱系类器官的体外分化技术,讨论了PSC和ADSC来源的类器官的区别,总结了干细胞来源的类器官系统在实验室和临床中的潜在应用,并概述了目前类器官应用面临的挑战,以加深对人类发育机制的理解,提高类器官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新兴的类器官技术已经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用于个体化医学中的药物筛选,并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相结合,用于基因治疗。类器官的更广泛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广泛的研究将使3D类器官系统能够补充现有的模型系统,这可能会加强未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虽然从机能构造上来看,小鼠等哺乳类动物十分接近人类,但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仍存在着不小的物种差距,这样势必会导致实验结果失真。对此,再生医学网表示,而人体类器官技术的问世,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确保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关键字:类器官,干细胞,再生医学,基因组编辑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