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无论是做药物试验或者医学研究,都只能通过动物或人体标本来进行。可无论是动物还是人体标本,都无法提供最真实的数据,从而使得研究成果价值大打折扣。万幸的是,随着
干细胞疗法的问世,特别是类器官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局面。
再生医学网获悉,来自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和玛西玛公主儿科肿瘤中心的研究人员改进了人类小肠类器官(小肠的微型版本)的培育。这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研究小肠在健康和疾病期间的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上。
小肠含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如肠上皮细胞、干细胞和潘氏细胞。这些细胞共同构成了食物通过的一侧与血管和免疫细胞所在的一侧之间的屏障。小肠中的干细胞不断产生所有成熟的细胞类型,从而保持屏障的良好状态。特别是,潘氏细胞对于预防感染非常重要。它们通过产生对抗有害细菌的抗菌肽来做到这一点。
如果缺乏活跃的潘氏细胞,小肠将更容易受到感染。这是包括炎症性肠病在内的几种疾病中的一个问题。以前的类器官缺乏潘氏细胞,因此不能完全代表健康的人类小肠,而Toshi Sato于2009年在Nature期刊上描述的原始小鼠
类器官是完整的。这表明人类类器官模型还有改进的余地。
令人惊讶的发现
为了诱导人类小肠类器官中潘氏细胞的形成,这些作者研究了多种分子的影响。他们发现,白细胞介素-22(IL-22)增加了潘氏细胞的数量和活性。IL-22对潘氏细胞的影响是令人惊讶的。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研究员Gui-Wei He解释了其中的原因:“目前,人们认为IL-22能促进干细胞功能。我们的研究实际上表明,IL-22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刺激了潘氏细胞的激活。”
因此,这种新发现的IL-22功能被用来增加人类小肠类器官中活跃的潘氏细胞的数量。这导致了模拟健康小肠的类器官的构建。
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组织之一,它担负着吸收营养和促进循环的重要职责,但与此同时,各种疾病也在无时无刻地侵扰着肠道健康。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随着该项研究成果的问世,将有助于科学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肠道疾病的发病机理,从而找到破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