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重磅!陈昶团队在肺移植与气管移植领域取得新突破
重磅!陈昶团队在肺移植与气管移植领域取得新突破
时间:2023-10-27 17:02:11  作者:lfy  来源:生物世界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陈昶团队在肺移植与气管移植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器官移植是治疗许多终末期疾病的最后手段,但长期以来,器官移植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术后排斥反应,轻则会导致移植后的器官坏死,重则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而想要减少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科学家们首先就必须弄清楚引起排斥反应的真正原因。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陈昶团队在肺移植与气管移植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和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肺移植肠道微生物群
  肺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手术后的并发症,尤其是同种异体移植排斥(AR)和肺部感染(PI),仍然是患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揭示肺移植后,引起排斥与感染的因素,陈昶团队在4个不同的肺移植中心建立了一个前瞻性队列,涵盖了来自4个中心的85例肺移植受者(LTRs)。
  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法对粪便样本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AR的肠道微生物组表现出明显的减少物种和多样性的特征。同时,针对血清标本及临床信息的进一步检测分析揭示了AR和PI的血清代谢物减少和炎症细胞因子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破坏性肠道微生物群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和感染以及肺移植后的全身细胞因子和代谢物显著相关。通过该项研究让我们了解到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可能有助于预测和预防AR和PI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D打印可移植活性气管
  气管作为人体气体交换的唯一通道,出现阻塞可能随时夺去患者生命。但受疾病、外伤等因素影响,会导致气管狭窄阻塞的出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无论是手术切除还是非活性气管替代物移植,均无法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因此,临床亟需可移植的活性气管,替换气管病损部位,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
  然而气管组织结构复杂,长期暴露于外界空气中导致感染风险高、损伤愈合难度大,可移植的活性气管一直被全球医学界认为无法再造。
  在该项研究中,陈昶团队与浙江大学贺永团队合作,基于3D打印超细纤维网络支架构建一种生物工程气管,同时模拟天然气管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功能,并形成益于再生的免疫微环境,在实验动物气管缺损模型的修复中展示出较高的临床潜力。
  现如今,虽然肺部移植和气管移植手术已日臻成熟,但仍存在一些瑕疵。为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首先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免疫排斥反应。对此,再生医学网表示,而该项研究成果的问世,为更高效地进行肺移植和气管移植手术提供了思路与方案。
关键字:肺移植,器官移植,3D打印,陈昶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