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是人类接触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声音,人们可以领略到世界之美好。但对于
先天性耳聋患者而言,这世界的一切都是寂静无声的。更为残酷的是,目前临床上针对先天性耳聋并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许多患者不得不终生生活在寂静世界中。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舒易来主任,在第30届欧洲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上分享了国际首个成功的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数据。
拯救先天性耳聋
领导这项耳聋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舒易来医生表示,首批5例患者从去年12月开始接受治疗,这些患者都是因为编码
耳畸蛋白(Otoferlin)的OTOF基因突变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OTOF基因突变耳聋是一种隐性遗传疾病,可以使用基于AAV载体的基因替代疗法,即通过AAV将正确版本的OTOF基因的DNA递送到内耳毛细胞,替代突变基因,让毛细胞恢复响应声音刺激的能力,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大脑,恢复听力。
但是,在使用AAV递送OTOF基因时还面临着一个挑战,AAV能够装载的DNA片段的长度不超过4.7kb,而OTOF基因的编码区长度接近6kb(5994bp),超过了AAV载体的装载极限。
舒易来团队采取的办法是,将OTOF基因拆分成两部分,分别包装到两个AAV载体中,然后注射到患者耳蜗中。进入细胞后,这两部分DNA会重组,重新拼接成完整的OTOF基因,进而指导耳畸蛋白(Otoferlin)的表达。
目前,首批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后得到了明显的听力改善,已可以日常对话,并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这项研究表明,基于内含肽重组机制开发的新型双AAV载体治疗系统可以有效重塑耳畸蛋白功能,显著改善双耳听力。
基因疗法立新功
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感官障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超过5%的人口,即4.7亿人患有致残性听力障碍,其中3400万是儿童;在我国,每年新生约3万聋儿,其中60%与遗传因素相关。
虽然目前已发现了150多个基因与耳聋相关,但至今临床上尚无任何可用于治疗遗传性耳聋的药物。不过,随着
基因治疗时代的来临,也让不少遗传性耳聋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早在2017年,美国FDA就批准了AAV基因疗法Luxturna基因疗法上市,用于治疗因RPE65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失明。在六年后,我们终于迎来了基因治疗遗传性耳聋的突破,而这一次突破,来自中国科学家团队。
据负责该项研究的舒易来表示,首批接受治疗的5名患儿中已有4人在基因治疗后有了明显的听力改善,平均而言,他们的听力可能达到了正常听力的60%-65%。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报道中表示,这可能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基因治疗突破,也是迄今为止实现的最激动人心的对感知能力的恢复。
在过去,对于先天性耳聋,医生多是束手无策,亦或者是治疗效果不佳。不过,随着基因疗法问世,特别是在其治愈先天性失明症后,让人们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随着该项研究成果问世,相信将彻底改写先天性耳聋治疗史,从而让更多患者能够有机会重新聆听世界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