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医药研发试验对象主要依赖于小白鼠、兔子、食蟹猴等小动物,不仅饱受动保组织的诟病,而且与人体实际用药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万幸的是,随着
类器官培育技术的问世以及日趋成熟,医药研究者终于找到了更贴合人体的试验对象。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构建出干细胞衍生的肾脏类器官来模拟由COL4A5基因突变引起的阿尔波特综合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上。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制造出源自两名X连锁AS患者的iPSC,用于制造肾脏类器官。
具体来说,他们从一名因COL4A5基因G545D错义突变而导致轻度AS的患者和另一名因T552Sfs*6移码突变而导致重度AS的患者身上采集了血液样本,用于产生iPSC进行研究。
这些作者还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逆转了这名轻度AS患者的COL4A5 G545D错义突变,生成了AS突变得到校正的iPSC细胞系。
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轻度和重度AS
肾脏类器官均未显示出先前在成年AS模型小鼠中观察到的一些特征性肾小球基底膜超微结构异常,这表明要充分显示这些超微结构变化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成熟。
为了验证这一点,他们用几种低分子量的化学伴侣---4-苯基丁酸(4-PBA)、三甲胺N-氧化物(TMAO)和甘露醇---处理轻度AS肾脏类器官,并在用4-PBA处理的突变型肾小球基底膜样结构中观察到α5(IV)胶原蛋白,从而突显了它作为AS治疗的可行治疗策略的潜力。
动物实验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真实模拟特定疾病的用药反应,极大延迟了相关药品的研发速度。与之相比,类器官由于无限接近人体对应器官的真实用药反应,所以得出的试验数据会更加精准。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这或许就是类器官技术宝贵价值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