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不仅是个人外在形象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拱卫人体健康的首道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受各种因素影响,皮肤会损伤甚至溃烂,进而危及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便研发出了仿生
3D电子皮肤。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来自清华大学的张一慧团队研发出了一种三维(3D)结构的电子皮肤,具有优异的法向力、剪切力和应变解耦传感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
该研究报告了一种生物灵感设计的3D结构
电子皮肤,采用类似皮肤的多层结构,其中力和应变传感组件以3D布局排列,模仿皮肤中的Merkel细胞和Ruffini末梢。
微加工技术允许形成由层压力和应变传感阵列组成的光刻定义的多层电子器件,通过精确控制的机械装配将其转化为仿生3D结构。
3D架构设备的异质封装策略确保了力和应变传感组件周围的软材料具有与皮肤中的Merkel细胞和Ruffini末梢相似的机械性能。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3DAE-Skin、数据采集电路和深度学习辅助信号处理模块的触觉系统,可以通过简单的触摸同时测量物体的弹性模量和局部主曲率分量。
皮肤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其具备触感和痛感。如何真实模拟这种感觉,是决定仿生皮肤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对此,
再生医学网表示,随着该项研究成果的问世,不仅彻底解决了该问题,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法向力、剪切力,这意味该种仿生皮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仿生皮肤,电子皮肤,3D电子皮肤,3DAE-Skin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