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新希望!全球首例“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手术成功实施
新希望!全球首例“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手术成功实施
时间:2024-06-27 11:14:58  作者:lfy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团队在肝癌诊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为36岁多发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了全球首例“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这一创新手术不仅为患者带来希望,也为解决供体器官紧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案,且因术后效果良好而广受好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目前肝移植技术已日臻成熟,但仍存在移植肝源供需失衡等问题。为了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肝移植资源,科学家们便产生了结合“废弃肝”来进行移植手术的初步想法。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团队在肝癌诊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为36岁多发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了全球首例“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这一创新手术不仅为患者带来希望,也为解决供体器官紧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去年2月,陈女士被确诊为结肠癌肝转移,在接受了12次化疗后病情依然严峻。去年8月,在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许剑民教授团队的精心治疗下,陈女士成功接受了结肠原发灶切除手术,随后进行了新一轮的16次化疗和1次介入化疗栓塞治疗。
  此时,遍布肝脏的转移灶已对化疗药物逐渐产生耐药性,传统治疗手段无法奏效。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陈女士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病情继续恶化,这对拥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面对这一难题,肝肿瘤外科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这种创新的手术方法巧妙地将“废弃肝”肝移植与ALPPS技术完美结合,一周内通过二次手术实现了全肝切除,彻底清除肿瘤。
  经过严格伦理审核、充分术前准备,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教授的指导下,由周俭教授带领黄晓武教授、史颖弘教授、王晓颖教授、王征主任医师、丁振斌主任医师、肖永胜副主任医师、贺轶锋副主任医师和宋康副主任医师等肝外科团队,成功为陈女士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术式。
  整个手术分为两期:一期手术中,医生精确地离断了患者的左右半肝,并切除了布满10枚转移瘤的左叶病肝。紧接着,精巧地移植入一片废弃的部分左叶肝脏(原本“废弃无用”的肝脏来自同期行肝尾状叶良性肿瘤切除时为确保手术安全而切除的部分左叶肝脏)。移植完成后,再细致地结扎了病肝门静脉右支。整个过程中,由于植入的肝脏十分娇嫩,手术团队需要精确测算并调节门静脉左侧血流量及压力,确保二期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短短一周,陈女士植入体内的废弃肝脏迅速生长,体积增大了约70%,长大的“废弃肝”完全能够胜任患者肝脏生理功能。手术团队当即进行二期手术,成功切除了陈女士体内残留的右侧病肝,术中医生发现这片病肝上竟藏匿着23枚转移瘤!在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教授、周荻副主任医师团队和手术室倪晓云护士长等护理团队的精准护航,以及肝脏外科监护室王婷主任、杨柳晓副主任医师、黄俊峰主治医师团队精心医护下,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完成。
  术后,陈女士各方面恢复情况良好,肿瘤标记物CEA从3000多迅速降至正常值2.9,术后21天又接受了肿瘤内科刘天舒主任和结直肠外科许剑民主任一起讨论制定的预防性化疗,顺利出院。
  面对这一堪称奇迹的转变,陈女士激动万分:“感谢中山医院的专家团队和无私奉献废弃肝脏的好心人,是你们给了我新的生命!”
  此次创新的“废弃肝”肝移植+ALPPS术的成功实施,为肝癌患者的肝移植提供了新的供肝选择方案,有效突破了肝源严重短缺的困境,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与其他器官移植手术相比,肝移植较为特殊。首先,它的配型要求很低,只要血型相同即可移植;其次,肝脏由于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所以可以移植半肝甚至部分肝。对此,再生医学网表示,这些特性都决定了“废弃肝”这一较为特殊的器官移植模式的临床可行性。
关键字:肝移植,废弃肝,肝癌,器官移植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