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行业动态 -> 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时间:2013-04-07 15:10:25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首席医学网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但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瓣膜的远期效果尚不令人满意。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但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瓣膜的远期效果尚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技术的进展,利用培养的自身组织细胞种植于支架材料表面,体外重建理想的心脏瓣膜移植物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一定进展。

    支架材料主要承担瓣膜力学构型和细胞粘附载体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培养效率,而且决定着移植后能否与机体很好的适应、结合、修复和替代的效果,是限制组织工程能否真正应用于临床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综述近年来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中需攻克的技术难题。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瓣膜病最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机械瓣、生物瓣及同种瓣均不是理想的心脏瓣膜替代物,仍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始于90年代中期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利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技术,将自体细胞种植在可降解支架材料上培育出的自体心脏瓣膜,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免疫原性、耐久性好、不需终生抗凝,而且具有生物活性,能为生长期患儿提供潜在的生长能力,并可修复累加的创伤。所以,这是一种全新而理想的人工心脏瓣膜,在其研究和应用方面将有广阔的前景。

    为了提高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通过在生物材料表面引入化学信使,使其和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组装形成配合物,可以实现分子识别而用于组织工程。如在材料表面固定蛋白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多肽、生长因子等诱发所期望的细胞响应。另外,可改变材料表面的局部结构特征进一步对生物材料实施表面工程化,如用适宜的自组装单层(SAMs)可调控表面化学结构,用纳米技术使材料表面具有纳米级孔、岭、嵴、沟等结构以增强细胞的粘附力和迁移能力。

 我们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1)目前主要应用的各种瓣膜支架材料生物学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支架材料与移植细胞的基因表达、生物信号建立与调控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揭示。

    (3)瓣膜三维支架力学构型和细胞亲合技术、支架血流剪切力抵抗、植入动物体内远期疗效评估尚待进一步改进。应用组织工程原理构建出天然的、更符合生理的自体心瓣膜,在不远的将来造福于广大心脏瓣膜病患者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关键字:心脏瓣膜,支架材料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