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临床医学中必备的工具和医疗手段,医疗器械同药品一样,是卫生健康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育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医疗器械产业,不仅事关老百姓健康,而且有利于打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
然而,一些企业自主研制的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医疗器械,却一直在医院的大门外徘徊,在推广应用中步履维艰。
医疗器械自主创新面临哪些难题,应当如何解决?本版推出“破解医疗器械创新难”系列报道,进行深入探讨。
医疗器械创新虽然很难,但比创新更难的是推广应用。道出了许多从事医疗器械创新、打造民族品牌的企业负责人的心声。
国产医疗器械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有多难?推广难的原因是什么?大型医院不待见国产货,是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还是另有隐情?前不久,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实地采访。
许多大型医院一听说是国产的,谈都不谈;一些地方的政府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只采购原装进口设备”
目前,山外山已申请8项国际专利,77项国家发明专利,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8项,主持起草了2项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国家权威检测部门的检测结果显示,山外山的血液透析产品整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们的多款产品,销往俄罗斯、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同类进口产品比,山外山的血液透析设备还具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产品和耗材的价格只有国外的一半,维护费用只有国外的1/10。
然而,令高光勇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产品却在推广使用中屡遭冷遇,被多家大型医院拒之门外。“医院负责人一听说是‘国产的’,立马赶人走,连谈都不谈!”
更让他大惑不解的,是许多地方的医疗器械政府采购公然排斥国产医疗设备。比如,2011年某省卫生厅采购血液透析机等设备项目,在招标文件的“采购需求”提出要求:血液透析机项必须明确注明“进口产品”;东北某卫生局在2012年的医疗设备政府集中采购中,按照德国费森尤斯品牌设备的技术参数,量身定制招标文件;有的招标文件要求:产品须有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或CE(欧洲共同体)认证。而我国的医疗器械认证为CMD认证和3C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