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搜索,可以得到很多儿童捐献器官的报道:2013年1月,温州市4岁半的王志杰无偿捐出肝脏、肾脏,并成为温州首位儿童器官捐献者;2013年4月,甘肃2岁10个月的逢旭捐献器官,挽救了3位儿童的生命,成为甘肃首位捐献器官的未成年人……这样的故事很多,让人们在为一位稚嫩生命过早凋零落泪的同时,又为其他被挽救的生命而微笑。
我国器官供体 严重缺乏
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每年通过捐献获得的器官非常少。据统计,我国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过150万人,只有1万人能够幸运地等到供体,其余99%的患者只能在等待中逐渐绝望。
“肝移植是治疗肝癌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但是,仅有极少患者能得到供体。”海南省人民医院肝脏及器官移植外科主任郑进方告诉记者,该院是我省唯一开展肝移植的医院,但因为供体少,两年来,仅成功实施了几例肝移植手术。
儿童器官移植 有特殊要求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些器官甚至还不具备完整的生理功能。那么,儿童器官应用于成人,会不会发生不适?儿童器官移植有哪些特殊性?
2012年5月,贵州一位11岁的孩子田干因车祸脑死亡,其母亲强忍悲痛,将田干的器官捐献。于是,田干的肝、胰腺、十二指肠、肾等器官,成功移植到了几位素不相识的成年人身上。这也是我国首例儿童供体应用于成人的多器官移植。
“儿童器官不一定全部能负荷成人的生理需要。但是,有些器官很特殊,比如眼角膜等,是完全可以供成年人使用的,甚至还优于成年人捐献的眼角膜。”郑进方说,除此之外,肝脏由于具有很强的再生和代偿功能。20%正常肝脏就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而肝的重量只要达到人体重的1%就能正常运作。所以,儿童的肝脏只要移植到体重匹配的成年人身上就能适应。
首例儿童供体多器官移植手术实施者之一的何晓顺教授也曾向媒体解释,小孩的肾已经足够供两个成人使用。而且,小孩的器官到了大人体内还会继续发育和壮大,最终能更适应大人体内环境。
儿童器官捐献给成年人,护理上会有更多特殊要求,比如不能加重器官负担,要为移植的器官提供一个良好的体内环境,保持血压平稳。要避免有害药物损害器官。要避免出现异常情况,比如血压突降等。
人体器官捐献 涉及法律伦理问题
脑死亡儿童捐献器官值得提倡。但对于儿童活体器官捐献,向伟则认为,应该慎之又慎。
“儿童毕竟是未成年人,即使他们是自愿捐献器官,也应慎重。因为儿童对器官、对生命、对世界的认识还有限他们此类决定也不具备法律效力。”向伟说,未成年人的器官偿能力有限,捐赠后可能不适合供体,比如小孩的心脏移植到成年人身上未必合适。更重要的是,儿童活体器官捐献,被摘除部分器官后,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许多国家禁止未成年人捐献器官。
作为一名儿科专家,向伟告诉记者,他不鼓励儿童活体器官捐献,而脑死亡的儿童器官捐献在中国器官捐献供体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对脑死亡儿童家庭来说是悲剧,但却是社会温暖的一抹亮色,它给更多处于绝症边缘的生命带来希望。
人体器官捐献在我国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领域,不仅涉及医疗技术、捐献者和接收者的权利与义务,还涉及社会、法律、伦理等许多问题。郑进方和向伟都认为,中国应该加快器官捐献的立法,建立规范高效的器官捐献操作体系,大力普及器官捐献的知识和重要意义,让更多人了解器官捐献,加入器官捐献的队伍中,这才是解决中国器官捐献不足的重要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