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婺城区红十字会了解到,我区目前已收到8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其中,第七份和第八份《自愿书》来自城西街道一对七旬老夫妻,递交于今年5月17日。感动于这对老夫妻的做法,昨天记者找到了他们,聊了聊这两份《自愿书》背后的事儿。
留心捐献遗体新闻多年
经过打听,记者走进了这对老夫妻位于城西街道的家中。老人挺低调,虽然接受了采访,却不愿透露全名,只听奶奶自我介绍时称“姓倪”。今年,倪奶奶已经69岁,她的老伴71岁。
提及遗体捐献,倪奶奶笑言,自己多年前就“一直在留心了”。原来,老人经常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很多人因病需要器官移植,但最终却找不到可供移植的器官。每每这时候,她总会觉得特别心痛。“看着那么优秀的学生、那么可爱的小孩,因为没有可以移植的器官去世了,或者终身残疾了,觉得非常非常可惜。”倪奶奶说,“所以自然而然生产了这样的念头——以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社会。捐出遗体,首先可以用于医学研究,万一某些器官还有用,那就拿来救治病人。另外,这样做,我觉得能得到一种生命的延续,不是很有意义吗?!”
有了这样的想法,倪奶奶便十分关注遗体捐献、人体器官捐献等方面的信息。也因此,如今的她,说到器官捐献的好处,总能头头是道:“70岁老人体内的肝和20岁的是一样的;一对眼角膜可以救助好多双失明的眼睛……”
“说实话,要让我第一个‘吃螃蟹’,我不知道该怎么吃。可你看,2011年,梁宗茂老人的遗体成功捐献了,让金华有了首例;如今,《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也开始有人陆续往区红十字会递交了。特别重要的是,我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虽然现在身体还不错,但也该为自己身后提前打算了一下了。”面对记者,倪奶奶毫不避讳地说起了自己选择今年递交遗体捐献申请书的原因。
选择低碳的殡葬方式毫无疑问,在当下,捐献遗体还不常见。因此,倪奶奶从做下决定到递交申请,有一个过程。据她介绍,早在前年,她已经在考虑捐献遗体的事了。“自己经过了深思熟虑,也全方面考虑了亲友的感受。虽然现在并没有完全做通所有亲友的思想工作,但我相信他们最终都会支持我。”倪奶奶说,她觉得死亡是自然规律,要让生命有意义,遗体捐献是最好的方式,“所以趁我还能动弹,得赶快将这件事办好。”
倪奶奶还认为,捐献遗体是一件移风易俗的好事,也是一种很低碳的殡仪方式。她说:“如果能够将遗体捐献,这样既避免了铺张浪费的殡葬仪式,也不会给他人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国家,还能用最后的余温为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
真准备递交遗体捐献申请书了,倪奶奶才知道“还必须要得到亲属的同意”。没想到,自己的老伴思想挺开通,倪奶奶笑言:“我第一次告诉他的时候,心里担心他会不赞成。结果他挺平静,只说让他考虑几天。没过几天,我开始着手写申请书,他也表态同意签字了。意料不到的是,我正式递交申请书时,他竟然也要来一份——不仅同意我捐,自己也要求捐了。”而倪奶奶正说着这话,她老伴儿从厨房走出来,幽默地插了一句:“有用的器官让有需要的人都拿去,反正人走了啥也不知道!”顿时,大家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