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Yumiko Matsubara博士团队的一项实验成果,结果显示,脂肪组织可以制造
干细胞,并且可以在12天内产生功能正常的血小板。由于血小板在临床的巨大需求,这一研究一旦投入到临床上,将有效减少对捐赠血小板的需求,让癌症和其他疾病患者更加及时的治疗,此项研究已经发表于国际血液学领域权威期刊《Blood》。
血小板是血液中有助于凝血的一种成分。全球每年有超过450万个血小板单位的血浆被输血。但由于捐献的血小板保质期不足一周,供应常常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加上供体的感染和受体的免疫反应,捐献的血小板存在固有的安全风险。因此,Yumiko Matsubara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血小板制造系统,该系统可来自于不依赖供者的细胞来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系(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stromal/stem cell line,ASCL)。
该研究采用倒置培养瓶法获得ASCL,且获得的ASCL满足国际细胞治疗学会所定义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最低标准。研究发现,ASCL表现出至少2个月的增殖能力,无任何异常核型。ASCL来源的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ASCL-MK)在培养第8天达到高峰。ASCL来源血小板(ASCL-PLT)在培养第12天达到峰值。
结果显示,与外周血小板相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成的血小板(ASCL-PLT)具有更高水平的PAC1结合、p-选择素表面暴露、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结合水平相似,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
此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成的血小板(ASCL-PLT)具有较低的肾上腺素诱导血小板聚集。辐照免疫缺陷NSG小鼠体内注射后的体内动力学模式与浓缩血小板相似。ASCL-PLT在其他血小板群体中具有特征性,可能具有MSCs(间充质干细胞)的额外功能。并且ASCL的建立和向ASCL-plt的分化都不需要基因转移,只需利用内源性血栓生成素进行分化,且不需要饲养层细胞。因此该方案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前景。
血小板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承担着重要作用。对于癌症、感染、免疫紊乱或血小板紊乱的患者,血小板更是可以挽救他们的生命。一旦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产生血小板可以投入到临床上使用,不仅会大大降低人造血小板的成本,更会减少对捐献血小板的需求,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