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血管畸形、癌前病变等的切除常造成口腔黏膜较大面积的缺损。传统的修复方法主要是采用游离自体皮片移植或临近黏膜瓣覆盖创面。这些方法存在许多缺点,如手术创伤大,需在机体其他部位切取组织瓣,增加手术创伤,而且会造成供区不同程度的畸形及功能障碍。
《广东牙病防治》2006年第14卷第3期曾经刊登了一篇《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口腔黏膜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的文章,作者为广州医科大学(原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刘江峰、张树标、易晓辉、余伟明医生。
研究者利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较大面积口腔黏膜缺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我们特摘选相关内容和大家进行分享。
作者观点
* 术后17例患者(19处黏膜缺损区) 材料均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2周观察材料无明显排斥反应,创缘愈合好,基底面片状红润。术后1个月,肿胀基本消退,表层伪膜基本脱落,材料接近正常黏膜色泽,大体观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凹陷。术后3个月,材料颜色已与正常黏膜无异,界限模糊,质地较正常黏膜稍韧,口腔局部凹陷畸形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材料生长稳定,无进一步收缩,患者感觉趋于自然,张口无受限感 。
* 随着对脱细胞异体真皮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其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 作为自体皮片的替代品,脱细胞异体真皮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易成活、 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修复效果好等优点,是较理想的口腔黏膜较大面积浅表缺损的修复材料。
(备注:以上相关内容源自网络,仅为学术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