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也许你的生活将是这样的:你手腕上的人造皮肤能随时监测心率、血糖,实现智能把脉;喉咙上的人造皮肤能感受咽喉肌肉运动产生的压力变化,为聋哑人“发声”;你的整个身体可能成为一个“网络中心”,体内的信息跟外界产生连接……这些看起来很遥远,但其实正在孕育着。让人造皮肤知冷热、分轻重,这无疑会使人造皮肤更加智能,应用潜力无限,然而技术挑战极其巨大。无数微小感应器连成一片,密度低了无法获知数据,密度高了又无法像真正皮肤那样细密并可拉伸。
人造皮肤(Artificial Skin)人造皮肤是利用工程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体外人工研制的皮肤代用品,用来修复、替代缺损的皮肤组织,按成分不同,可分单纯人工真皮和具有表皮细胞层的活性复合皮。
目前, 人造皮肤技术可以被广泛用于假肢、机器人、手机和电脑的触摸式显示屏、汽车方向盘和医学等。
再生医学网获悉,近日,外媒报道,巴黎索邦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研究员以人皮肤为灵感, 联合研制出“人肉”手机壳,以取代智慧型手机等装置的硬邦邦而冰冷的非触感体验 。报道中指出,巴黎索邦大学人机交互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为了让人类使用智能设备时,增加人与人互动的感觉,研发了“人肉”保护壳。“人肉”手机壳由硅胶支撑,下面隐藏着可拉伸铜线层,能够被编程,并根据人施加的压力检测手势 。因此,使用这种手机壳能够输入手势,操控移动设备。目前它能检测到挠痒、戳、捏等手势,并根据手势判断用户的心情。例如,用户可戳一下手机壳来让手机知道他想获得关注,捏拉则表示心烦意乱,紧握则表示用户生气了,像挠痒痒一样挠它系统会直接在手机屏幕上显示一个大笑的表情符号。团队下一步计划在“人肉”材质上叠加温度、毛发、含水甚至鸡皮疙瘩,让它更逼真,也更恐怖。
再生医学网认为,人造皮肤未来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前景非常广阔,将为皮肤烧伤等疾病患者带来福音。而有意义、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离不开跨学科合作和研究,目前世界科研发展飞速,正迎来大突破时期,希望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跨学科研究,实现更多突破。
再生医学网持续关注相关进展。
(备注:部分文字源自太平洋电脑网。图片源自网络。)